第(2/3)页 吕春喊他:“过来拿东西。” 吕冬赶紧过去,接过吕春从后座拿下来的两个大手提盒。 吕建国和李敏这时从家里出来,吕春赶紧过去做介绍。 方燕当记者的,见的人多,落落大方,喊道:“叔,婶。” 李敏应一声,说道:“快,家去说话。” 吕冬拎着东西走在后面,吕建国看一眼,说道:“以后空着手来就行。” 方燕笑着接话:“老家的一点特产。” 这边,女方第一次来男方家里,带东西的极少。 基本上每次都是空着手。 人请进堂屋里,都过来说话,吕冬放下东西,拿茶壶去冲茶。 吕冬是老小,这活自然要他干。 第一次见面,话题肯定都不深入,主要就是问问单位工作,说说家里情况,父母兄妹等等。 方燕家里跟这边差不多,父亲是中学老师,做到年级主任,母亲在家务农。 再就是有个妹妹读高中。 吕春与方燕的工作,两边的家庭状况,很大程度上能说是门当户对。 李敏和胡春兰去厨房忙活,准备中午饭,方燕也要去,被拦了下来。 吕冬挨着满茶,问道:“方姐,上次听你说,你们单位要搬到东边来,确定了没?” 方燕笑着说道:“已经定下来了,上面打造大学城的决心很大,要求晚报社务必搬迁,正在开建的商务中心不是没人用吗?其中最小的一栋八层楼,划给了晚报社。” 吕春接话:“大学城这边需要一个排头兵,私有企业不好办,宣传部下属的单位,正合适。” 吕冬故意说道:“这样也好,你和大哥隔着近了。” 吕建国问吕冬:“你那生意怎么样?” 不等吕冬说话,吕春就说道:“别提了,看的我都眼红,一天近万流水。” “这么多?”方燕有点吃惊。 吕冬说道:“刚开业,搞大优惠,能留下多少回头客,还不好说。” 吕建国见多识广,提醒道:“生意这么火,容易惹人眼红。” 吕春笑起来:“他办法多着呢,拉了个泉南的富二代和省大的外教一起投资,没人敢用寻常的那些手段惹他。” 方燕也笑:“这倒是个好办法。” 吕冬简单说道:“现在私人开个店,办个公司,麻烦死,光那堆证,来回一趟趟不知道跑多长时间,动不动还得塞东西,基层的这些人和事,有个老外出面方便。另外一个富二代,就老杜,杜小兵,方姐你还记不记得?” 方燕想起公交车上那个穿耐克运动衣的人:“和你一起抓扒手的那个人。” 吕冬又说道:“老杜这人仗义,家里干买卖做贸易十来年,各种进货渠道都有,这店能很快开起来,也是沾了老杜的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