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这一次,和以往毕业时相比,却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一来是,陈舟对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这一千禧年大奖难题的研究,是没有单纯的从数学角度出发的。 而是把这一难题,放在了整个大的规范场理论里,去研究的。 这样一来,这个难题的解决,就跟规范场理论,有了更大的牵扯。 二来,则是时间问题了。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七大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而言。 还是太短了。 解决这一难题的信心,陈舟肯定是有的。 只是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否成功解决这一难题。 陈舟却是不确定的。 毕竟,数学难题这玩意,谁也说不好。 灵感来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夜的时间,所有难题,便迎刃而解。 可灵感要不来的时候,那就可能是一辈子的事了…… 将目光从书桌上的草稿纸身上收回来,也将自己的思绪收敛,陈舟双手放在键盘上,开始回复国际数学联盟的这封邮件。 陈舟最终还是决定,去追求学术上的完美主义。 毕竟,从他改变开始,在学术上,就一直是这么干的。 决定既已做好,便没有再犹豫的道理。 陈舟双手飞快的敲击着键盘,很快便编辑好了回复的邮件。 只不过,这封邮件内容,要搁那些受邀的数学家来说的话,大概会认为陈舟已经放弃了一小时学术报告的机会。 因为陈舟只告诉国际数学联盟,他的一小时学术报告,将以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为主题。 至于需要提交的具体论文,则是没有。 当然,陈舟也承诺了,会尽快补交学术报告的论文。 只是,这样一个没有具体论文,只有一个被称为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报告会标题,搁谁来看,都像是放弃了学术报告会的选择。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陈舟回复了邮件之后,没过多久,他便又收到了国际数学联盟的邮件。 这封邮件,是告诉陈舟,他们接受了这一学术报告的选择,只希望他尽快补交论文。 最好是能够给他们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好让他们提前做准备。 看着这封邮件,陈舟不禁有些无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