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而且,他还端着瓷碗,主动舀了一勺姜汤,喂到若音唇边。 本来吧,若音是有气的。 看到四爷喂到嘴边的姜汤,气一下子就消了。 你能明白被喜欢的男人喂汤是什么样的感觉吗。 尤其是那种处理政事雷厉风行,乾纲独断的帝王。 平时霸道傲娇的要死。 突然温柔起来的反差,简直分分钟令人沦陷。 苏培盛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幕。 皇上呀,就是性子傲。 其实啊,心里关心着娘娘呢。 就这样,若音在四爷霸道地投喂下,将一蛊姜汤都给喝完了。 最后,四爷还拥着她,在双人卧房歇了一觉,给她暖被窝............ 几天后,便到了八月初,也是秋闱的时间。 秋闱分三场,每场三昼夜。 中间换场两次,整个过程需要九天七夜。 秋闱的第一天,四爷通过关系,拿到了科举的凭票,也就是大清科举的准考证。 准考证上详细记载着考生的身高有无胡须胎记等主要特征,监考官拿着现场勘验。 卷面用浮票填写姓名和坐位号。 为防止有人代考,需要点名识认。 点名进场,对其进行辨认,这是考生入场必经的首道关口。 入场前,在门外设序进牌,上面写明牌数省份名次,以便考生认明随行,听候点名识认。 点名识认是在乡试的科考进行。 那些守门的时不时会换一拨人。 考生只要拿出识认官印结,就可以进去。 识认官印结一种行政文书,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 这种文书实际作用是一种担保书,一旦出事,担保人跟着倒霉。 识认官就是担保人,其姓名登记在点名册上,叫到考生时他就出来辨认。 算是一种原始的人工人脸识别技术,识认官临场辨别无误后会签字放行。 万一识认官不到场,除了将其所报的试卷扣除以外,识认官也将被查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