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正要发作,忽然想起是自己逼着对方交待的,于是冷冷哼了一声,怒甩袍袖示意噤声。 不过李神俊接下来的一句话倒给他提了个醒, “额,那个,下官的意思是,若虫二先生果然与此有关。 小龙王在意的那位,可能就在山上。” 小龙王斜睨了他一眼, “这么说你在意的,也是她老人家咯?” 李神俊巴巴地陪着笑,看上去如杏花绽蕊, 虽然他也算是个俏后生,只是脸这上的粉啊,都快被那些笑纹挤得扑簌簌地往下掉了, “哎,在意她老人家的,可不止您一人嘛。” 见着李神俊这番模样,小龙王心中忽然又生出一个念头,便对此人更是反感,住口不再言语了。 其余诸人虽然对北魏宫闱之事不如小龙王清楚,却也有所耳闻,此时也都听懂了七八分。 庆云见气氛尴尬,便去找那南齐公子搭话, “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想来不会是为了魏国皇族的那些琐碎家事而来吧? 我们现在也算在一条船上, 再要寻机会,免不得要一起计议一番,不如大家开诚布公些可好?” “啊,至今尚未禀明身份,的确是萧某失礼。 鄙姓萧,单名一个衍字。 不过萧某并非出自南齐宗支,来到此处,也只是希望寻得一位旧友。” “怕是并非旧友,而是知遇上司吧?” 李神俊双眉飞扬,一副智珠在握的得意模样。 萧衍神情不变,索性便把话说开了, “不错,正是萧某知遇上司,竟陵王萧子良。 他潜心佛道,两年前因遭当今齐王所忌,托称在家中坐化,下落不明。 我也是经一位好友提点,辗转找到了这里。” “任神通?” “怎么?李先生认得彦升?” “哎,任神通,任神通。 别人叫他任神通,我却知他是任神经, (笔者案,神经这个词不是南北朝词汇。其实古风辞令,确实还有很多选择,但是奈何对于现代读者太过拗口,不够直白。既然是小说,只要人设不脱离史实,在昵称方面,就请诸位看官将就一二吧。) 如果不是遇见了我,他当年又怎会寻到此处?” 这任神通,本名任昉,自小就是个神童,因此被唤作任神童。 他和萧衍昔年同为竟陵王萧子良幕僚,并列“竟陵八友”。 只是后来这位神童风格转化得有些清奇,神神叨叨得专门研究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 因为他续写了祖冲之弃笔的神怪札记《述异记》,这名号就渐渐被人改传为任神通。 他得知以后,非但不以为忤,还给自己四个扎着朝天辫的儿子也都起了外号, 分别叫东皇西华南容北叟,他自号中神通。 最小的那个屁孩儿,刚刚学步,傍地三摇十步一倒,却被唤作北叟,真是奇哉怪也。 可是他自己却乐在其中。 经常是手里举着铃铛,带着四个娃走南闯北,也算是一时奇闻了。 这任昉的交游广阔,遍及四海。 萧衍听说他与李神俊相识,倒也不觉奇怪。 友吾友以及友之友,这一下子反而热络起来了, “哦?不知李兄如何断定萧竟陵在此山中?” 萧衍毕竟顾及自己身在魏国,不能用南朝的王爷封号称萧子良。 万一魏国也有个竟陵王,那多尴尬? 带姓称萧竟陵,这就柔和多了。 “昔年齐武帝有意传位萧子良。 可是自齐王萧鸾寻萧子良一番秘议之后,萧子良却主动放弃争位之心。 此事你可知晓?” “此事在齐国人尽皆知,萧某自然也有所耳闻。 难道李先生知道其中缘由?” “我不知道。” 李神俊促狭地一笑,他用手指点向背后嵩山, “等你见到他,也许他便已经知道了。届时萧兄你,恐怕也就可以知道了。” “何出此言?” “萧竟陵是谦谦君子。 应是他的,他才会去取,若不应是他的,他也不会去拿。 当局者迷,难道萧兄现在还没有悟出些什么?” 萧衍踱了几步,忽然道,“难道是与当年始安王之死有关?” 齐始安王萧道生,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哥哥,也是当今齐王萧鸾的父亲。 相传他在萧道成登基前忽然暴死,死在哪里,因何而死,齐国高皇帝萧道成一直秘而不宣。 莫不是萧道生的死与这嵩山还有什么干系? 萧衍眼神中满是诧异,又禁不住望向了李神俊。 李神俊叹了口气, “先翁敦煌公膝下六子,五子成人。 得封一公三侯,独到了家父这里只是个子爵,差了两级。 这其中的忌讳,便因家父和始安王的一段交情。 其中详情长辈虽不曾明言,但是依先父无意间吐露的语锋,始安王死于魏国,却是可以断定的。 我知当今齐王萧鸾暴戾,萧兄此来,怕是有意迎萧竟陵返齐。 但是以萧竟陵的为人,一旦这个心结解不开,萧兄这一趟,就算能见到他,恐怕也是空忙一场。 我也知道任神经抱的是和你一般心思。 既然相交一场,我便不妨再多说一句,若你真的有意探知当年内情,可能还有一人可以尝试。 家父每谈到这段往事,都会提及一位故人,他便是檀宗剑客陈道巨。” “什么?” 庆云本来只是像听书一样瞧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侃山河聊往昔,这话锋一转忽然就提到了陈叔,忽又念及陈叔至今下落不明,心中顿感一阵不安,惊跃而起。 》》》》》敲黑板时间《《《《《 杨大眼傅竖眼这一对活宝,在本作中被写成了天生畸形,估计有不少看客为其不平。 可是这二人的异象载于正史,非如此不可圆其史迹。 我们先说这杨大眼,他跑得到底有多块?《魏书·列传六十一》记了这样一件事: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说的是孝文帝还没迁都的时候,从代郡出发南征,让李冲选拔将领。这个杨大眼呢毛遂自荐。李冲不接受(为啥不接受?可能因为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呗,若是生的正常些,想当兵还能不让?)。这个时候杨大眼就说啦:“尚书大人您是不知道,下官可是别有一功啊。”于是他就取出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后面,开始了奔跑。一根长绳被他带得笔直,奔马都追不上他,看到的人没有不惊讶欢呼的。李冲赞道,“千古以来,此子独秀。”于是就将他选作将领。 史书白纸黑字写着他的奔跑速度比马快,能放飞三丈长绳,你说这是什么速度?别说猎豹了,这都有机会劈剋(pk)法拉利了呀。想要跑这么快,正常人类的骨骼是无法支持的,所以他必须是个畸形。结合他大眼的特征,那大概就应该是火星人脑袋,德莱尼人下半身的样子。 再说傅竖眼。这竖眼是什么意思?可不是二郎神那种,那个叫竖目。汉字里,这个瞳是指眼黑,目是指眼眶张开露出的部分,睛是指眼球,眼是指整个器官。这四个概念是逐级放大的。所以二郎神只能算是竖目。而竖眼指的是螃蟹眼,眼珠子向外柱突,比如形容怒目瞪视,词曰:立眉竖眼,便是形容用力瞪视眼球突出的样子。人瞪眼睛的时候眉毛会竖起来,眼睛是万万不会竖起的,只会是突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传说上古蜀王蚕丛的相貌纵目竖眼,根据目前出土的三星堆面具来看,便是与本文所述一般与螃蟹同款。 这大眼和竖眼都是孝文帝时期勇冠三军的猛将,并在一处非常有嬉皮(cp)感。在496年前后两个人官都不大,史实事迹空白,就算补充些轶事也与正史无碍(笔者已经将耳朵塞住,就当是禁得起考证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