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试探-《若修儒道》
第(1/3)页
按照县文院的规定,众学子每上课十天,会有两天的沐休。箭道课程结束之后,杜若的手臂已经肿成了面包。
自从来到圣启大陆,找到欧阳惠之后,杜若就只顾读书,缺少体育锻炼,平时骑马还好,可是练了一上午的箭道,手臂早就抻着了,而其他学子的情况也比杜若好不了多少。
幸好县文院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这天下午,就没有安排课业,算是多让学子们沐休半日。
杜若咬着呀跨上了马背,可是手已经肿的握不住缰绳。杜若知道,若不是追月有灵性,又乖巧,又肯配合,自己一定有从马背上掉下来的危险。
好不容易才支撑到了家里,欧阳惠开始一边温柔地责备杜若,一边用药油给杜若揉着肿胀的手臂。杜若心想,还是有个懂医药的母亲好啊,有点儿小灾小病什么的,在自己家里就搞定了。
杜若想起来,自己的药学书籍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便开始一边听着母亲善意的唠叨,一边在脑海中利用《书典》阅读比较基础的医学教科书——由清朝乾隆年间的太医吴谦负责修编的《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全书共有九十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本。《医宗金鉴》之中,采集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医书精华,图、说、方、论具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而且比较适合临床使用。
杜若之所以选择这本医书作为自己研习的第一本医书,是因为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类的著名医书专业性太强,若是没有一定的医学基础,仅凭自己的力量去研习会有一定的困难。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就算拥有童生的圣格,不懂的事情也得慢慢去学,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存在一蹴而就的事情。
杜若偶尔在《书典》之中阅读过《四库全书》,为的是多长知识,结果发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医宗金鉴》的评价相当之高,自成书以来,《医宗金鉴》被钦定为太医院的教科书。直至现代,《医宗金鉴》也是中医系学生的必读书籍。
看着看着,杜若突然抬起头问道:“母亲,何为荣卫之气?”
欧阳惠禁不住心下一惊,想道:“我从来没有教过子如研习医术医典,她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这丫头聪明伶俐,一定是自己偷偷研读过医术。”
想到这里,欧阳惠不禁露出了笑容,想着既然子如对医药感兴趣,自己不如趁机多少教教她,多读书,多学习,总不是什么坏事。
欧阳惠答道:“卫者,阳也,荣者,阴也。荣卫二者,皆胃中后天之谷气所生。其清之气者为荣,浊者为卫。……”
杜若越听越兴奋,不顾手臂疼痛,索性拿过纸笔,边听边记。杜若想,母亲不愧为医学世家的才女,母亲对于医学知识和专业术语的讲解清楚而条理分明,还加上了许多实例论证,这样的讲解,堪比地球中医药大学的教授。
一个时辰之后,管家杜二宝来报,说松鹤堂的掌柜来找欧阳惠有事情,欧阳惠才停止授课。
离开杜若的房间之前,欧阳惠说道:“子如,你一定偷偷看过一些药学著作,刚刚你问我的问题都是医学类的问题,看来你是掌握了不少药学方面的知识啊。”
杜若笑道:“不敢欺瞒母亲,我只是略微读了读《神农本草经》,不管是医学还是药学,我所知道的还是很少的一部分。以后还得多多向母亲请教。”
欧阳惠知道,杜若很重视知识,平日里杜若和欧阳惠之间非常亲近,只有在谈及学术的时候,母女二人之间的气氛才会变得严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