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松鹤堂-《若修儒道》


    第(2/3)页

    欧阳惠笑道:“是啊,我已经找人看过了,两日之后就是个适合开张的好日子。子如,你能不能给咱们家的药铺取个名字,然后再给药铺写副对子?”

    杜若看着欧阳惠满含着期待的双眼,爽快地答应道:“好啊,母亲,您稍等一下,我去取纸笔来。”

    李月娥陪着杜若拿来了毛笔、墨锭、砚台,杜二宝捧着装了清水的青瓷笔洗,而杜若则拿着镇纸、宣纸、写对联的红纸和羊毛毡的垫子。

    杜若没有使用浮纸之力,而是将羊毛毡垫子直接铺在了院里的石桌上。将一张丈二的棉料宣纸铺在羊毛毡垫子上,杜若选了一支最大的兼毫提斗毛笔,蘸饱了墨汁。

    杜若深吸了一口气,在那张宣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了“松鹤堂”三个大字,之后,杜若换了一支略小一号的提斗笔,在裁成两张长条形的红纸上写下了一幅对联:

    百草回春争鹤寿;

    千方着意续松年。

    这幅对联字迹秀美飘逸,对仗工整,用意明确,字里行间表明药铺货真价实,以百草千方为病患“争鹤寿”,“续松年”,且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药铺的名字“松鹤”二字,欧阳惠看得出,为了此联,杜若颇下了一番功夫。

    墨迹渐干,这幅对联上慢慢浮现出了两尺的才气,才气呈现水蓝色,略微发绿,不过院子里的几个人忙着欣赏对联的内容,没有注意到。而杜若本人,则忙着吩咐杜二宝去找工匠,制牌匾,制红木对联,所以也没有注意到。唯一注意到才气颜色略有变化的,只有玄猫灵儿,只不过没有大看清楚,灵儿就没有把这事情告诉其他人,只是在心里觉得自己有个文采出众的好主人。

    忙完了写对联的事,杜二宝去找工匠了,欧阳惠去准备开张的药店了。因为药店里除了账房李先生和一个管事是杜若舅舅欧阳棱的朋友老胡推荐来的,其余四名伙计都是新雇来的,所以药店里暂时还离不开欧阳惠。

    家里只剩下杜若和厨娘李月娥了。杜若开始思考人无我有的促销办法,一番思虑过后,杜若想到了薛涛笺。

    薛涛笺又名“浣花笺”或“松花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发明的一种诗笺。

    杜若从《书典》之中的《天工开物》、《唐音要生》、《益部谈资》等书籍上找到了制作薛涛笺的方法:

    相传,薛涛笺是薛涛将各种花卉汁液所制的染料加上浣花溪的清水,再加上一些胶质物质调匀,然后用毛笔或者小毛刷把这种特制的染料涂到纸片之上,再以书夹湿纸,用吸水麻纸附贴色纸,再一张张叠压成摞,压平阴干,类似于现代的涂布加工工艺。

    杜若想,若是把一些有香味的药材加入到制造薛涛笺的染料当中,所制的诗笺肯定会有药香,把这些有药香的诗笺夹在书里的话,一定还可以起到保护书籍避免虫蛀的效果呢。

    相传薛涛名笺有十种颜色: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残云。

    于是,杜若按照《书典》当中典籍的记载,结合自己最近研读《神农百草经》和《本草纲目》的书籍所学的知识,坐在书桌前列出了这十种不同颜色的薛涛笺的制造方法,然后把这些秘方收好,想着等到方便的时候再跟欧阳惠一起研究制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