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入考场-《若修儒道》


    第(2/3)页

    “她报名的那天我也在,是半圣亲自同意她参加县试的。”

    ……

    突然,有一人从背后推开了杜若,说道:“哼,不管怎么样,这次县试的案首必定是我崔文杰的!女子充其量只能吟风弄月罢了,我要是连一个小小女子都比不过,还怎么以读书人自居!”

    萧瑞觉得此人的话实在不中听,正要发作,却被杜若拦住了:“算了,县试是以真才实学取人的。咱们不必跟这种狂傲之人计较。”

    杜若身后,为她叫好的人更多了,而她面前,崔文杰的脸色也更加难看了。

    杜若心想,想当初,自己在大学里连续拿了四年头等奖学金,听的难听话可不比现在少,所以对于崔文杰的话,她毫不在乎。

    萧瑞小声对杜若说道:“崔文杰是崔举人的孙子,今年都十七岁了,他之所以一直没有参加过县试,就是憋着想当案首呢。”

    杜若抬眼寻找萧怀远、程昱和陆欣,却发现他们早已等候在了众圣的圣像和圣碑的一侧。

    杜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和上次来报名的时候不同,整座文院散发着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如泰山般雄伟,如江河般壮阔。

    等所有人都集中到了这间有着两米多高的孔子立像,真人一般大小的五位亚圣的立像,及诸位半圣的圣碑的院落之后,萧县令高喊道:“拜圣人!”所有前来参加县试的学子纷纷行礼参拜。之后,程院君高喊道:“拜亚圣!”众学子再次行礼参拜。陆学政高喊:“拜半圣!”众学子第三拜。

    接着,程院君诵读了由孔子后人,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奉祀君”的半圣孔腾所著的《祭圣文》。

    杜若知道,这篇文章为半圣孔腾所做,文中列出了每一位圣人的名字和一句概括这位圣人生平事迹的话语,孔腾去世之后,由孔子的嫡系后代“衍圣公”添加。

    接下来,陆学政宣布了考场规则。

    最后,萧县令在一座半米多高的铜香炉里点燃了三支非常粗的香,领着在场的所有人再次参拜了众圣,便宣布考生开始入场。

    考试的院落门口,站着两个面无表情的士兵,他们拦住了杜若和萧瑞,其中一人向杜若伸出了手。杜若把自己报名后得到的木质考牌和县文院发给的准考文书递给了那名士兵,又打开书箱让另一名士兵检查。

    负责检查的那名士兵接过书箱翻看,书香里有几支毛笔、一块儿墨锭、一方砚台、两方镇纸、一个笔筒、一支笔架、一块羊毛毡垫子、一只盛水的葫芦和欧阳惠给杜若带的用油纸包着的三鲜馅儿包子。因为县试要考整整一天,所以水和食物同笔墨一样,都是考生必备的。

    拿着考牌和文书的士兵先看了考牌,又打开准考文书。准考文书上面写着杜若的姓名,画着杜若的画像。那士兵对着画像查看了一番,也没有说什么,就放杜若进入了考场。

    杜若拿着自己的考牌,按照考牌上写的“玄甲辰一”开始寻找自己的考房。

    考房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小屋子,里面非常狭窄,面积不超过两平方米。

    杜若找到了自己的考房,站在门口看了看,见考房里面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马桶和一只放在桌上的盛着清水的笔洗和一个盛水的水盂,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