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联系-《野狼1369》


    第(2/3)页

    坐下来后,井上五郎轻声地说:“有一笔大生意。”

    曹宁一听,眉开眼笑:“有生意就好,我就喜欢大生意。快说,是什么生意。”

    “无缝钢管!”

    一听是无缝钢管,曹宁的嘴,张大着没有合拢。

    这可是杀头的违禁品,日本人可是将无缝钢管与枪械一样等级禁售的。

    “井上太君,你开……玩笑的吧。”

    井上五郎斜睨曹宁:“你小子,可是连枪弹都做过生意了,还怕这个东西?”

    “不是,枪弹那是有你与吉川太君在后面撑腰。可这回……”

    “这回也有皇军给你撑腰。”

    “除了你,还有谁?”

    “第四师团的太君。”井上五郎说。

    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商贩师团”,编组地:大阪。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是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

    第4师团满洲驻屯,下辖4个联队:第8(大阪)联队、第37(大阪)联队、第61(和歌山)联队、第70(筱山)联队。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第四师团转到了华东。

    第四师团成员主要来自于大阪,而大阪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很多士兵都是商贩出身,他们不想打仗,一门心思做生意。

    在日军中,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即“保重贵体”,或者干脆就直白地说“保命最重要”。

    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

    于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看待上级命令,出生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前世,曹宁看过资料,知道,第四师团的人很会做生意。只要是能卖的东西,他们都会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