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姊妹易嫁!-《我在聊斋写小说》


    第(2/3)页

    不过杜康酒名气很大,这要得益于曹操的那句短歌行,一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得以让杜康酒往往成了酒的代名词。

    “玉儿,多准备几个下酒菜。”

    聂小倩冲着玉儿吩咐了一句。

    “嗯,知道了小姐。”

    翁婿二人在院子里坐了下来,不可避免地聊起了婚礼的一些准备事项。

    聊了一会,顾鸣忍不住问:“岳父大人,看你似有些愁绪流露,难不成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果然,一提这话聂鸿书不由叹了一声:“要说烦心事的确也有一桩,这两天接到了一桩案子,总感觉有些跷蹊。”

    “哦?岳父大人可否讲一讲?”

    毕竟顾鸣现在也是朝廷命官,关心一下地方案件也在情理之中,更不要说郭北县的案子。

    “这案子说起来话长……”

    聂鸿书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从头慢慢讲解起来。

    距离郭北县二十余里,有一个古老的山间小镇,名曰:凤栖镇。

    据说,此镇在一千多年前曾有一个女子被选入宫中,后来被册封为贵妃娘娘,此镇因此而得名凤栖。

    镇子虽不大,但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物产也比较丰富。相对来说,当地百姓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镇里有几家富户,其中有一家姓季,家主年约五十,人称季员外。

    季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姐姐叫季敏,妹妹叫季瑶,相差只有一岁。

    季敏几岁时便定了亲,未婚夫名叫杜承,家境一般,家里有十余亩地,别说与季家比,就算小富之家都谈不上。

    不过,也算不上贫寒。

    杜承的爷爷与父亲皆是秀才,这十余亩地是不用交租子的……总之一家人的温饱完全没有问题。

    季员外之所以与杜家订亲,也是看中了杜家的家世清白,两代人都是秀才,勉强也能算作书香门第。

    重要的是,杜承打小就聪明,四五岁便能背下不少诗词,甚至还能对上几句对子。

    季员外认为其考中秀才是一定没有问题的,万一运气好,说不定还能中个举人什么的,那就可光宗耀祖了。

    因此,季员外早早便找媒婆去杜家提亲……说白了,也是想要赌上一把。

    万一杜承以后真的中了举人,他这个当岳父的同样无限风光。

    退一万步说,就算杜承考不中举人,考秀才肯定没问题。到时候,适当资助一下,女儿也不至于受苦受穷。

    不过,生意人毕竟是生意人,季员外的算盘打的很精,虽定下了亲事,但同时也有个条件,就是要求杜承必须中了秀才,女儿才会过门。

    后来,杜承不负所望,终于考中了秀才,自然也该谈婚论嫁了。

    但这时候,季敏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她打心眼里不想嫁……准确地说,是不想嫁到杜家。

    杜家的家境本来很一般,加之杜承的父亲卧病在床,为了给父亲治病,杜承已经卖掉了大半的田产。

    如此一来,日子过的更是捉襟见肘,连温饱都难以维系。

    至于季员外,虽有些后悔,但他还算一个爱脸面,守信用的人,不愿让一众乡亲戳脊梁骨,便主动找到杜承,说不如早日完婚,也好冲个喜。

    冲喜,历来就是民间的一种习俗。

    一方面是想借喜庆的日子转运,让家中病重的老人尽早康复。

    二来……同样也关乎着另一个习俗,一旦至亲不幸去世,家中子女按规矩得守孝,三年内不得成亲,也不得远离家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