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国际社会伸出橄榄枝-《维和行动战地揭秘》


    第(2/3)页

    “老仲,这种兵,你快带走吧,留我这里,我管还行,要是交给没魄力,胸襟不开阔的干部,肯定没事就给我上眼药,对吧。”孙副支队差点没笑出来,他手拍着仲新旁边的公文包说。

    仲新眼睛看着眼前高高的透明玻璃杯里的茶叶,又看了我一眼,对着孙副支队上说:“这小子,和喝茶似得,清澈透明,有点苦涩,还透着刚烈的味道,也不错。”

    我目光落在了他公文包的字上“中国维和培训基地。”

    旁边还有个“un”的天蓝色标志。

    么得,一下子国际化了,这是什么兆头,让我“逆天”、耍酷,弄到国际舞台上吗。

    随后,仲新问了我对维和行动的认识,还开玩笑说,敢不敢跟着他走,敢不敢遇到不公平待遇时,给那些国际官员写信说委屈、要待遇,抗抗议。

    我说:“敢!”

    事后证明,仲新在同国际同行、上峰拍桌子谈判时,武强在行动上给他增添筹码,我是主意点子频出,成了他驰骋国际舞台的“智力参谋”。

    我的情况,想必仲新都知道,随后就没有再问什么。

    不一会孙副支队长又单独找我谈了次话。

    名义是代表组织上谈话,其实是一场思想交流。

    孙副支队,是全支队唯一立过战功的人。

    平功和战功相差不是一个概念,如同民兵和特战队的差别。

    “一个班,十个人,大家一合计,总感觉危险就在眼前,要想保全全部人员性命,谁心里都没底,所以,在冲锋时多了个心眼,五人从左边上上,剩下的从右面进攻,

    结果,左边那些战友全部牺牲,我们五个剩下俩,那个,回来时中了流弹,至今昏迷在荣军院里……”他坐在办公桌后,和我讲述自己越战中的生死经历。

    他是一个清教徒似的军人,我看着他,浑身都是敬佩:三节头皮鞋穿好几年,所有用品,包括自己新婚夜晚,都是叠的无比整洁的军被……

    市场经济开始很久了,部队也融入了一些“时代气息”,我听过的流行语有参加会议收获就是:“学几个词,交几个人,养养精神。”

    你能想象吗,孙副即使没人组织,依然自己到点吹响哨子,然后自己一个人奔向操场出操。

    领导干部集训,又住的是宾馆,你差不多就行了吧?非得把被子弄成豆腐块,三星级的房间,你按照条令条例摆放成班级模式,别人怎么办啊!

    “小伙子,你知道吗,全总队,要讲素质,我和仲新不分伯仲,但是,我过得有些极端了。

    所以,不如人家发展的好。”孙副和我说这话,话语里透着军旅人生的感叹,又毫无悔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