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无论魏晋》


    第(2/3)页

    他立刻回到营地,为手下的军头们做了一番动员。

    “前边有一群流民军,我们不需要将他们杀死,只需要将他们冲散。”徐策拿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地图,就是一个圈,加一条线,在圈那指了指,道,“这就是宁平城,旁边这是颍河,城中的晋军的只有东和北两个出口,都被石勒堵上了。”

    城外的荆棘灌木林区没有路是出不去的,古代的灌木林密度根本不是后世可以比的,需要拿刀来开路,否则走两步就会被刮的遍体鳞伤,让人看到一箭就收拾了。

    “我们需要开一个口子,晋军……”

    “晋军就会逃出来?”段文鸳年少气盛,立刻就觉得自己明白了他们的战略意图,“到时我们就和晋军和围,攻击石勒?”

    “不,他们不会逃出来,”徐策微微一笑,“这些人要是能有这么果断,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段文鸳一滞,轻咳一声,有点脸红地继续听了。

    “到时,我们就冲进晋军之中,拿出这个。”徐策拿出一卷文书,上边盖着丁绍的印鉴,“到时,那些权贵就会相信我们……”

    他简单地说出接下来的计划。

    段文鸳越听越兴奋,目光变得跃跃欲试起来,恨不得立刻冲进去大干一场,这太tm有意思了,仗居然还可以这么打?。

    “好了,咱们出动吧。”徐策起身道。

    ……

    宁平小城中,粮草被断已有两日,先前城外的大败,死了万余士卒,将他们反抗的心思全然给打碎了。

    又让军心惶恐,城内的唯一的一处大点的厅堂里,颓废的文武百官们一片惨淡,几乎是等死之境,无一有脱困之计。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小将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大声嘶吼道:“报、报司徒,匪寇退了、退了!”

    厅中百官一时鸡飞狗跳,纷纷起身围着那小将,询问是怎么回事。

    只听那小将兴奋道:“方才有一只胡骑,不知从何而来,领兵冲杀了进了贼军之中,贼军不敌,都退去了,已将出路让出,大军可以冲出去了!”

    百官顿时都看向王衍。

    这老头一时心慌,勉强镇定道:“如此奇事,真是天佑我朝,只是、这敌军忽退,怕是有诈,我等且先等等看?”

    “不可,”襄阳王反对道,“机不可失,若是等贼军再围,我等焉有命在,还是快带兵冲出的好。”

    “不然,若是有贼军诱敌之计,我等死得更快……”

    ……

    于是一番争吵了半个时辰,都还没有结果。

    就在这时,又小一名校尉举信冲来:“报,报王司徒,那支胡骑自称是冀州刺史丁绍治下,还派将偏领前来求见,说有要事。”

    顿时,厅中人大喜。

    王衍更是亲自起身拿起信件,飞快拆开后,发现是一份哭丧的文书,也顾不得没有什么内容,立刻激动道:“这是丁公文书无疑,快、快将这位将军请来。”

    于是进入了这狭窄的小室,上前做势要拜。

    生死关头又有求于人,王衍哪有时间再顾及这些虚礼,不等膝盖着地,立刻上前将他们扶起:“壮士快快请起,尔等千里来援,虚礼便暂且放下,先说说城外如何?”

    徐策抬头道:“禀报司徒,我等两千骑本是奉丁绍大人之命前来奔丧,然至此才知贼军势大,累诸公失陷于此,若诸公遭难,家国岂有幸哉?吾一武夫自当舍命相救。”

    王衍等人一时大失所望,两千人能干个什么?

    却听徐策又道:“如今局势艰难,若诸公信吾,吾有一计,或能脱得此困。”

    王衍觉得希望不大,只是叹着气道:“请讲。”

    徐策道:“我军尚且有军马两千匹,当让于诸公乘骑,待诸公冲出之宁平城后,南下建邺(南京)投奔琅琊王,当有生机。”

    让他们骑马冲?开什么玩笑!

    王衍压下心中不悦,以手抚臂,萧索道:“此去建邺千里之遥,又有周馥石勒等人阻拦,如何能归?”

    他当然知道去建邺最安全,先前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这中间不是那么好去的,而中间五百公里的路途上有东海王的政敌徐州周馥、有已经占据半个荆州的石勒、有南下的王弥,每个不会那么容易的让他过去,他也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已。

    徐策正色道:“诸公若只身出逃,吾以千骑护送,快马南下,同时让城中诸军断后,石贼必然追之不及,诸公人少,则可征船南下,顺颍水而至淮阴,便入吴地矣。”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眼前一亮。

    此计可行!

    只要他们这些人快马逃出,趁着石贼没反应过来,便可以顺水南下淮河,到了淮阴,便入了琅琊王治下,石贼断不敢追过去。

    而他们人少,征船也用不多少,很快就能成行,而淮水顺水而下速度极快,对方也追不过来,只要拼时间进入了建邺,生命便有保障了。

    王衍更是激动,他已经把两个弟弟按排在了南边,他们如今都是琅琊王的心腹,只要过去,自己还能继续是风流名士。

    谁都不想死,石勒这个奴隶出生的匪类就特别记当年被抓卖为奴之仇,这些年死在他手上的晋朝官员太多了,他们先前也试图投降,却被他傲然地拒绝,若是落入他手,必然活不下来。

    于是没有选择之下,他们便拉着徐策,讨论起逃亡路线。

    徐策早有准备,连行军图都已经打探好了,他一番慷慨激昂地表示为报丁绍的知遇之恩,愿意舍命护诸公安危,只要你们记得丁绍大人的好就行。

    王衍等人当然就顺着梯子下了。

    而到后来时,这个计划甚至已经把徐策排除在外,他们准备拿走徐策的两千匹马,这样才够带着他们的所有亲信家眷一起逃,而徐策则带兵在后方断后。

    徐策则派剩下的精兵保护他们顺着路线走。

    至于说这十几万大军,逃不掉的,就只能算了,他们甚至和徐策定下交易,这些兵马能带多少,只要带为建邺,就会为他请多大的功。

    虽然还是有人质疑徐策会不会是骗子,来骗他们出城送死。

    但立刻有人反对道,两千健马就在眼前,石勒已经胜券在握,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他们图什么?更不用说丁绍的文书一应具全,马上还有不少明光铠,这种东西只有和上党关系甚好的冀州军有,石勒那穷鬼能有?

    最重要的是,他们如今也别无选择了。

    于是,王衍亲自加封了徐策为大将军,总领禁军军事——没错,这只跑到洛阳城外四百里的军队,是护卫洛阳王城的禁军,将他介绍给了其它的禁军校官。

    至于校官以上,那是将级,禁军的将级从来都是权贵子弟的聚集地,岂是庶人可以染指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