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一个也不能少-《逆转在2005》


    第(2/3)页

    这是个稳扎稳打的法子。

    只要二部那些策划,懂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都不是笨蛋,有个一年半载,也就可以渐渐入门了。

    向国强在管理上是老手,想从他制定的办法里,寻到漏洞,不是那么容易。郑国霖就是想憋坏,让周骏做不成,也是感觉无从下手。

    企业策划是个全新的行业,公司营销部的那些业务员,还不具备洽谈这方面业务的能力。

    所以,一部分营销职权,还只能攥在郑国霖的企业部自己手里。

    公司董事会不同意企业部拥有自己的营销机构,郑国霖只好把这部分营销权力,放到自己的公关室,专门培养几个人,来负责这部分营销业务。

    企业部接到案子,都是先由公关室派人去企业沟通,了解案子具体情况,然后向公司营销部报备,由营销部出委托合同书,公关室再根据合同书去和企业沟通。

    关于企业策划合同定价,公司营销部也不熟悉,还得和郑国霖这边商量。郑国霖就趁机把做工程预算出身周海波给弄过来,出任预算经理。

    而公关室负责这一块营销业务的小组长,也早就变了赵军。

    负责一个部门,没有几个信得过的人,是很难形成聚合力的。

    一个出租屋里住着的这仨朋友,和郑国霖可以算标准的死党,他不会忘了他们,只是要等待合适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职位。

    至于老大廖涛,那是郑国霖最佩服的一个,他当然也不能忘了他,把他放到了郑秀莉那边,出任会议组织经理。

    企业部所有的培训、沙龙、论坛的会场布置,统一接待协调,就都是廖涛来负责。

    他做过店长,对接待和会议组织,也不陌生。

    廖涛本来打算今年回家结婚的,有了郑国霖,他工资高出来不少,还把女朋友接过来,安排进企业部做会议接待。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在这里安家的希望,心里十分感激郑国霖,也不打算结婚了,先努力干两年,小两口攒够了房子首付再说。

    不止廖涛感激郑国霖,周海波和赵军也感激他。原本需要再奋斗十年才能得到的机会,因为郑国霖,他们现在就得到了。

    把这些兄弟一个不能少地集中在身边,是郑国霖的又一大愿望。

    公司营销部很难独立给企业部的策划案子定价,就得和企业部负责预算的周海波沟通,周海波做这个也是外行,自然就会去找郑国霖商量。

    如此一来,从营销到最终定价权,其实还是掌握在郑国霖手里。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周骏想掺和到企业部的策划行动中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向国强聪明,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单独召集郑国霖和周骏开会,制定那么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案,实际也是无奈之举。

    有时候,公司内部的权力之争,是纷繁而复杂的,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