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有理有据-《日月永在》


    第(2/3)页

    因为人家方知其的身份在那里?    就是一个小小的司正。

    你总不能要求方知其直接不经请示,自作主张吧。

    那么无论处罚与否,方知其本身就已经是不识大局的表现了。

    是否固执的遵守条条框框,还是跳脱出来?    决定权都在朱允炆一个人的手里?    即使是高肃都没有资格来置喙。

    “法无明文不处罚,这是咱们宣导的,咱们当然更应该遵守。”

    朱允炆抬了抬手:“没有违反大明律那就就此揭过吧。”

    虽然高肃心里也有点不太顺气,但在这种问题上,他是不敢也不可以向朱允炆提任何意见?    只好遵从告辞。

    “皇爷,真就这么过了?”

    身背后?    双喜闷闷不乐,觉得心里很是膈应:“这些丘八太不知好歹了?    还敢影射中央的政策,没有皇爷您这些年费心费力的躬耕国事?    他们早都饿死荒野?    惨死塞北蛮子的刀下了。

    端起碗吃饭?    放下筷子就骂娘,什么东西。”

    “你瞧瞧你,丢不丢份。”

    朱允炆站起身笑话了双喜一句,负着手慢条斯理的往后宫走:“朕堂堂一个皇帝,你堂堂一个御前司大总管,咱俩总还不至于为了几个百姓的无知狂妄,还去耍小手段来处置吧。”

    作为整个明联至高无上的皇帝,在世的神灵,朱允炆要是用上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就算世人皆不知,朱允炆自己心里都能难受好几年。

    太跌份了。

    这件添堵的事,交给大理寺去完善法律,堵住漏洞保证以后不在出现,对朱允炆来说就算是解决心中的烦闷了,没什么好纠结的。

    这种事就好比一个醉汉因为彩票没中奖,骂了几句上帝不开眼,然后上帝亲自露面,派出以加百列为首的天使军团,浩浩荡荡的降下神罚一般。

    简直是贻笑世人。

    能配的上朱允炆亲自用手段的,以前有孔家,后面有宗亲,然后是一些顽固的旧官僚阶级利益联合体。

    现在,整个明联范围内,还有谁或者哪个势力配得上朱允炆露面,或者特地的去嘱咐一句。

    “谁谁谁,你们替朕整他们去,朕教你们如何做。”

    朱允炆可以不计较的一笑而过,但在北京,却有人不这么想。

    府司会议结束之后的没几天,陈昭这位同知大员,就在北京组织了一次联合检查行动。

    “为了创造更好的招商环境,营建更好的经商氛围,我们有必要规范一下北京府内眼下的商业活动。”

    先立好大旗,陈昭就组织税务司和市场商业司对全城来了一次大核查。

    查的第一个,就是发票问题。

    早在二十年前大明第一次商改的时候,发票这件事就是有明文规定的。

    所有的商业行为,必须要开票。

    当然,规定是规定,很难让人遵守,这一点也不好监管,原因呢,就是路人皆知,大家都懂没必要细谈。

    除了大宗的商业交易有凭据用来抵扣流转税之外,一些小型的商业行为,不开票早就是一种不公开的共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