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推行内阁五年工作计划,就是朱允炆准备给内阁加的担子。 “不仅这十个中枢衙门,包括都察院、大理寺都要有一个指标,五年之内要做哪些事,做不到的,其主官撤职。而同理,你们四位阁臣同样有各自分管的职责,谁管的那一摊做不好一样撤职。 超过半数的部堂署衙都没有实现计划指标的话,解散内阁!” 朱允炆的目光下,四人都觉得面上后背开始渗出了汗水。 看这架势,皇帝是打算玩真的了。 “现在是九月底,距离年关还有三个月的功夫,三个月之内,把所有新添设的署衙架子搭建出来,官员胥吏要挑选出来,同时你们内阁这三个月的时间,考虑一下这份工作计划怎么拟定吧。” 朱允炆淡然的看了他们一眼,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如果你们拟的过于简单,那就由朕来给你们定计划。” 四人心里都觉得如压了一块大石头般沉重,忙肃容起身:“请陛下放心,臣等必不辜恩。” 落了话,四人看朱允炆没有什么其他需要交代的,便都躬身告退。 时不我待,他们现在也算是感受到什么叫做火烧屁股了。 尤其是杨士奇,他可还没过够这内阁首辅的滋味呢,要是被革了职归乡,那哪里还有什么脸面回江西,要知道这主动致仕和被革职完全是两个概念。 几个人才离开不久,就有一名宦官跑进来,送上一份来自西南的八百里加急急信。 马大军那封劝阻的信总算是送进了南京皇宫。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朱允炆将信付之一炬,冷笑起来:“好一个忠臣孝子,朕还真不舍得杀了他呢。” 西南军事是大明眼下的重中之重,朱允炆推行五年计划,能不能成功,西南那边也是重要的一环。 毕竟南天竺可有着数之不尽的免费劳奴啊。 原始资本的积累是充满血腥的,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想要快速的强大,大规模的基建必不可少,而在古代,大规模的基建又往往需要无数的血肉来填充。 除了基于这一项考虑之外,南天竺的军事价值同样巨大。 走南天竺往西北方向打,可以直捣黄龙的威胁撒马尔罕,牵制帖木儿汗国所有的注意力,保障大明漠庭三都护府的稳定起步和民族政策落实。 国家大事为重,这马大军,朱允炆一时半会还真不舍得弄死他。 “允熞也在讲武堂呆了一年多吧,让他收拾收拾去一趟,好好在西南前线学点军务。” 交代完,朱允炆再一次埋首于案牍之中。 他本身压根就不相信内阁能制定出什么有压力的工作计划,所以他得亲自出马,来给这些一二品的顶戴大员加加担子。 “中枢的管理越严,则地方的管理也就会越严。” 看着自己亲手书成的《大明内阁问责条例》,朱允炆开心的抚掌大笑,跟双喜不住的炫耀。 “中枢这些部堂署衙管理我大明各地,地方要是不进步,则他们永远也完不成计划指标,为了达标他们就必须全力以赴的监督地方布政使司衙门,然后地方布政使司衙门同样要把压力下沉到府县一级,层层施压下去,则我大明的发展可就要快上许多了。” 政策是从上及下落实的,但是工作却是从下往上来做的。 基层的衙门一旦惫懒,那么中枢的政策再好也是徒劳。 所以要层层施压、层层问责! “中枢这些部堂署衙工作不到位,朕就找内阁的麻烦。同理,各省布政搞得一塌糊涂,内阁就会找他们的麻烦。” 唤来一名小宦官,朱允炆将这份奏本交给他:“去,给杨士奇送过去。” 而当杨士奇在文华殿接到这份上谕之后,便苦着脸喊过其他三人,一一传递观瞧。 “将来的日子,咱们几位恐怕连喘气的时间都没咯。” 这份问责条例之严格,就宛如一座大山压在他们肩膀上一般无二。 “现在别想这么多,先把架子搭起来,然后好好想想这份五年计划怎么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