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不靠谱的手术方案-《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


    第(1/3)页

    老爷子对于印度人不太信任,这可以说是一种刻板印象。

    在北美,印度裔的医生其实不少,vivek    murthy医生在37岁时,成为了前总统奥观海的医务总监,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印裔医生代表。

    不过总体来说,印裔医生确实给人不靠谱的感觉,那或许是与三哥天生乐观跳脱的思维有关系。

    作为病人,还是更希望自己的主治医师严谨一些,而不是有着三哥特有的欢乐感。

    好在罗素医生还是很有医生范的,他在白板上画着相关术式图形,语言耐心而平和,当然了,任谁每分钟分说说话就能赚10美元,都会非常耐心的。

    罗素医生的口语有些咖喱口音,但语调完完全全是美式医生职业语调,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张子凡很认真的听着他的手术设计介绍。

    ……

    “等等,dr.罗素,您刚才是说,对肿瘤进行切除之后,就进行对位缝合?”

    说这话的并不是张子凡,而是袁强。

    原本他是抱着来学习的心态听罗素医生讲解的,但听着听着就不对味了。

    这洋大夫就这水平?

    就好像你抱着很高的期望去看武术比赛。

    结果上台两位大师做了一套行云流水的起手式之后,就开始互抡起了王八拳。

    当时袁强的想法就是,是不是我只看到了第一层,而罗素医生的思维其实在第五层?

    可袁强无论如何参悟都抓不住要点,最后忍不住开口询问。

    他在翻译聂晓慧的帮助下,磕磕绊绊地问道,“dr.罗素,首先,这个患者术后不做转移瓣吗?直接缝合会严重影响愈后生活质量啊?

    其次,唇部肿瘤切除后,相关部位的颈部淋巴清扫,难道你们不做吗?”

    之前罗素已经从聂家兄弟这里知道了,有两个中国医生在场,不过并没有特别注意。

    听到袁强的提问,罗素医生微微有些生气,不过他还是理所当然的回答道:

    “这位中国朋友,首先,由于患者的病灶过大,达到3x4的大小,通过唇部转移瓣的方法是绝对无法完成修复的,组织量根本不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