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关键点-《太平洋主宰》
第(1/3)页
九十年代初的世界是个大动荡的时期,这段时间世界的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巨变,尤其是以北极苏为最。北极苏在勃列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北极苏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苏国的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
勃列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北极苏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此时,北极苏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据专家估计,在勃列涅夫时期,北极苏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
特权阶层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国家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
同时,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北极苏负担沉重。
1985年戈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
但是,这种改革并不成功,而且还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并引发了北极苏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1988年起,戈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党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立陶宛的独立五一是一个导火索,北极苏的分崩离析就此来开序幕。
1991年8月19日,北极苏多名强硬派高层领导(包括副总统、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总理、内务部长)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组建了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在这场政变中,叶利钦借机上台。气候,著名的休克疗法登上了舞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