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殿试(上)-《大燕公子》


    第(2/3)页

    姬康从辽地到蓟都,再到现在的齐地,对于这方面已经驾轻就熟了。

    现在齐地民众对于刚成为自家君王的姬康,自小的许多事迹都知道了不少。

    远的在辽地的许多事迹不说,就说姬康登基为王之日,获得上天垂青,天降祥瑞的传闻,在整个齐地民众之间,就从来没有断绝过。

    不过姬康登基之日,发生的许多自然现象,众人都亲眼所见。

    另一方面,当然少不了许多有心人,在后面的推波助澜。

    其次,就是在民生政策方面。

    今年齐地民众,全年减免赋税的做法,就是其中之一。

    推行新式农具与新式肥料,修建两河水利工程等等,都是这些政策的其中一环。

    再次,就是消除齐地的隐患。

    最大的隐患,就是将来的叛乱了。

    不过,这些已经被姬康给基本消除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让齐地民众就仕。

    按燕国现有的律制,齐地四郡各郡县,乃至各部门的正职,都必须由燕国朝堂调派。

    原有齐地的官员,全部调派他处或降职使用。

    齐地原有的王室宗戚、豪强等,杀还是要杀的,姬康对此绝对不手软。

    但是杀掉一批后,剩下来的就必须要安抚了。

    这次从齐地四郡,推荐上来的一批贤能之士,就是姬康的吩咐。

    这里面大多数人,仍是官绅大户人家出身。

    寒门出身的不是没有,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很少。

    根据姬康的诏令,齐地四郡推荐上来的寒门出身人士,必须最少占据四成。

    这不是说寒门子弟才能、品德多好,而是为了能平衡齐地各阶层的民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