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当然不能照李孝节的安排来,但此刻没必要节外生枝。 李孝节却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 “你可别胡来,军营不比别处,犯了军法要吃刑的,谁也保不住你。” 有那么明显?吴关暗想着。 “多谢清河王提点。” 李孝节摆摆手,“你我不必客气,信写好了吗?盖上印,我派家仆帮你送往大理寺?” “不必麻烦。”吴关招来候在门口的致远,将书信交给他,又命他回到大理寺等候闫寸。 至远担忧道:“突厥人真要打进城了吗?” “摸不清虚实,我才要去军营,”吴关嘱咐道:“你听到的一切不利消息,均不可声张,眼下军民抗击突厥的情绪高涨,这是好事,或许有人特意如此鼓吹,咱们切不可做动摇军心之事。” “那你莫丢下我不管。”至远可怜巴巴道。 “不会。”吴关保证。 至远深深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长安城北,渭水河畔。 李神通率领五千精锐在此集结。 李世民登基后,为防止与太子、齐王有所勾结的地方势力图谋不轨,对洛阳等地加派了驻军,又往几处重要关隘增派兵马,以至于京城空虚。 此番突厥能如此顺利地打进来,也因为李世民抽调了部分北境兵马回防。 这便是弑兄夺权的代价,家里虽还算太平,却终究没防住北方的狼。 正因此,历朝历代新皇登基都是提心吊胆,明面上能看到的鲜血已够触目惊心,不为人所知的杀戮究竟还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李神通手下虽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可要面对的毕竟是数十万突厥铁骑,压力可想而知。 吴关发现,各处地方兵马虽遵从调遣,正向京师集结,有些已到了京师境内,却并未赶来与李神通的兵马汇合。 这五千兵马驻扎在已有萧索之气的渭水南岸,孤零零的。 李神通是个严父,无论李孝节在外人面前多么放浪形骸,到了他面前,立即成了一只小猫,大气都不敢喘。 李孝节带着吴关向中军帅帐走去,期间偶尔介绍两句兵种配制,吴关虚心学习,亦向他打听前线的情况。 可惜李孝节是个不管事的,一问三不知。 到了帅帐前,他却不敢进去。 吴关便拿胳膊肘戳了戳他的后背,被他的铠甲硌得微痛。 “令尊就在里面吧?”吴关问道。 “你等等,别推我。”李孝节抓住吴关不老实的胳膊,低声问帐前的守兵道:“里头干嘛呢?” 谁知守兵也是个实诚的,他直接撩开了毡帘,大声道::“主帅有令,请少帅直接进帐听令。” 李孝节一缩脖子,只能硬着头破往里走。 吴关一看,现在绝不是脸皮薄的时候,立马跟上。 只见帅帐内有四五名身穿不同铠甲的唐军将领,李孝节向居中的一位行过军礼,又保持行礼的姿势将上半身倾斜了小半圈,这就算对众人打了招呼。 他做这些时,吴关看到了一个人:段志玄。 果然冤家路窄。 段志玄也看到了吴关,没想到这个躲灾的小子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还敢出现在他眼前。 段志玄没什么表情,或者说,他克制住了一些情绪。 李孝节简单介绍了吴关,吴关不想被李神通误会成搭顺风车跑路的鼠辈,忙拱手解释道:“请恕下官冒昧。下官前几日出京办差,今日回来时偶遇一名伤兵,据那伤兵描述,尉迟将军几乎全军覆没。 可进城后,下官听到的净是尉迟将军取胜的消息,心中惴惴不安,怕唐军中了突厥人的奸计,轻敌冒进…… 恰逢守纯要来军营效力,下官便厚着脸皮跟来了。” 这番说辞博得了李神通的好感,他大步走上前,在吴关肩上拍了一把,又检验质量似的捏了捏吴关的胳膊,道:“若文臣都如你这般实干就好了,就是你这身板……如守纯所说,也忒单薄了些。” 守纯是李孝节的表字。 见李神通待人大方,吴关顾不上客气,直接追问道:“下官还欠着尉迟将军的钱,不知他是否……遭遇了什么不测?” 李神通嘿嘿一笑,道:“那不是正好,人死债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