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彼黍离离-《去天外》


    第(1/3)页

    田野一望无垠,翠绿的麦浪随风起伏,再过三个月就该成熟了。

    宽敞的官道被封锁了,停留着一长溜华贵车辆,旌旗招展。

    彪悍武士背对高地一座供行旅歇脚的亭子,执戈肃立。二十米外,周国与华国的官员躬身排列成整齐的大小两堆,安静等待。

    五十米外的南北两端,两名武道仙师手执角弓站立于高车,鹰隼般扫视。

    亭中点燃熏香,由一个太监服侍。石桌擦拭得干干净净,只摆放两杯清茶。一名身材高大者身穿四爪龙袍,烦躁地踱步,赫然是才登基的周王周海。一位身穿蟒服的中年人凭栏眺望,正是华国的一等公董仲。

    两个使团参加完桃都大会,一起返回。官道至此,左拐驶向周国的都城大封,直行则通往华国北部边境。本来简简单单道别就行了,周海非拉着董仲登上了三岔口的长亭,显然有重要事情商议。

    形势严峻。

    入秋时,夏军极可能南下。

    曾国不堪一击,地盘又小,未必顶得住十天。周国不弱,对比夏国却差了一大截。唯有联合华国,把战争拖入持久的泥潭,寄希望于道门调停。

    曾周华三国同为潇水剑派的道场,本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一年前华国冒出了一尊护国金刚,潇水剑派便再也使唤不动它了,大家貌合神离。

    对华国而言,任周国打得稀巴烂,白捡调停的果子,从此彻底摆脱潇水控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反正那里的天地元气稀薄,正阳门不感兴趣。

    因此,无论如何,周海也必须把它绑上战车。

    在回程的路上,周国君臣很震憾,甚至把在桃都遭受的冷眼讥嘲也抛诸脑后。

    天人洞侧天机,宣告今明两年将出现旷世大旱。各国的第一要务?    是储水储粮。狗日的华国?    竟然从去年开始就高价收购物资,撤十万镇北边军跑去栖云郡挖坑。当时看来是一个笑话?    现在却成了神话!

    信天游的底蕴深不可测?    理应早察觉夏国的狼子野心,提前作了预案。

    撤离边军?    把人口朝纵深转移,整饬白沙城?    修复神龙大阵……一系列操作表明?    他想背靠云梦大泽,以孤城白沙抗击汹涌的大夏铁蹄,不准备援助周国了。

    这么搞,不是弃亲密盟友于不顾吗?

    哼?    必须正告华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周国若亡,华国岂能独善其身?

    可是,周海以前压根就瞧不起华人,颐指气使惯了。突然间低声下气去求人家帮忙?    话还真不好出口。瞥见董仲望向麦田,嘴角莫名其妙勾起一抹浅笑?    更加气恼,不由得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与惶恐的周海不同?    董仲心里很踏实。自从信天游秘密祭拜了华王陵,承认了自己的王子身份?    华国臣民万众一心?    天塌下来也不怕。

    大战当即?    董仲神游天外,想到的却是女儿董淑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