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入关-《新书》
第(1/3)页
任光加入第五伦麾下的第一个建言,在他们沿着舟船搭建的浮桥过河后便起了作用。
这师尉大尹田况当真是铁面无情,让蒲坂关的官吏严格按照《津关令》来检点第五伦携带的士卒人数。这法令本是前汉初年的,当时是,中央仅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除此之外全是诸侯国,从刘邦、吕后时代起,出了关,俨如敌国。
而关中对待关东来客也是盘查严格,不过这法令在汉武帝真正实现大一统后,渐渐松弛,可如今关东赤眉绿林复叛,遂又被重新拎了出来。尤其是这蒲坂关,在田况控制下,倘若没有符节和诏令,河东那边休想有人过来,商业和人员往来几乎已经中断,一切以军事为先。
万脩低声对第五伦道:“故而去年吾等欲借道此地前往东方,遂被田况阻挠,不得不从更难渡的上郡走。”
更别提,这田况当时还直接向朝廷告了第五伦一状,认为他与更始将军幕僚勾结,更改旧部行军路线,心怀叵测,若非恰逢成昌大败消息传来,王莽不得不倚重第五伦,在朝中五威司命配合下,这刁状恐怕就成了。
所以今日过着关,切勿心存侥幸,为耍小聪明而坏了大事,第五伦很喜欢报隔夜仇。
在盘点清楚第五伦还真真只带了八百人后,关吏也无话可说,只能放行,只不知日后第五伦若以十倍、百万只人数渡过津关时,这些田况的亲信又会是何种表情?
第五伦是在临晋城见到田况本人的,师尉大尹府其实在常安,郡城则在栎阳,但为了提防东方,田况遂移至此地。
田况年纪大概是第五伦的两倍,年近五旬,但眉毛却很奇怪地白了,胡子则是黑的,这奇怪的面相让第五伦印象深刻。
他置酒与第五伦相见,一照面先是感慨道:“维新公真是年轻啊,果如人言,为官者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喝了几口酒后又似开玩笑地说道:“君命召,不俟驾行矣,但维新公却好大的架子,陛下久召而不至,居然还要带兵入关。”
第五伦不以为忤,也不想得罪人,只道:“只是为了方便率军平乱罢了,一切都是为了扫清贼寇。”
田况却不打算放过第五伦,又追问他打算如何平定叛乱,第五伦皆以机密为由拒绝回答,惹得田况很不高兴:“赵括至少还能高谈阔论,莫非维新公胸中实无破敌韬略?”
这份敌意莫名其妙,但田况确实是有能力却不太会做人,否则怎么会在青州干得好好的被“升官”回来了呢?
也难怪田况心中不平衡,对比二人经历,简直不要太像。
我练兵,你也练兵。
我打赤眉,你也打赤眉。
我使得贼寇不敢入青州,你使得流寇绕魏郡而走。
我跨州连郡,你也跨州连郡。
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五伦胜利以后拼命藏拙,恨不得王莽注意不到;而田况小胜一场后,居然主动上书请朝廷不要派将军东征,说王师只会捣乱,不如将青徐两州全交给他,准保恢复安宁。
这也导致二人境遇大相径庭,田况为新室官吏十多年,还只是个“探汤侯”,入朝为官,名为升迁,实则是收权。而第五伦先为州牧,又得封上公,如今更被王莽寄予厚望召入京师,即将统领大军。
田况想破头都想不通,相似的功勋,只差了短短两年,为何际遇差别如此之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