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崇祯八年》


    第(2/3)页

    朱由检粗略计算过,四姓海商每家数百万资产虽然并不是单靠海贸获取,但至少七成是通过海贸赚来的。

    从四海商行名下十几艘海船几年来上缴的利润来分析,如果经营得当,航海中没有遭遇气候、海盗等意外因素,那四姓海商留下来的这些船只、人员、工坊、分销渠道等等,每年大约可以赚取大约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利润。

    这一百万多两是扣除了税费、人工等各项开支的纯利润,在留下其中三成作为流动资金后,剩余的大约七十到一百万两就由这些高官勋贵们按品级分掉了。

    据朱由检所知,现在大明从五品以上的官员加起来也不过七百余人,若按人头平均计算的话,每人每年大约能有千把两银子的额外收入。

    而如果再加上人数不多的勋戚勋贵参与进来,按照相应职级进行分配的话,那么最低级的从五品官员,每年也会至少能多到手四百两,这几乎等于他们一年的俸禄了。

    如果后续商行经营的红火,良性循环之下,那商行每年的利润也会越来越高,官员们能拿到手的也会越多,这种持久的分红将会让官员们更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边。

    看到众臣都陷入思考状态,半天没有回应自己后,朱由检索性把新商行每年大致能带来的利润给众臣讲说一番,众臣听明白之后一个个顿时喜上眉梢。

    这个法子妙啊!

    这种细水长流的分润,可比一次性的赏赐来的更加踏实,并且数额也是相当可喜。

    其实朱由检这种做法,相当于把朝廷变成后世的股份制公司了,中低级员工拿高薪,高管们除了薪水还有每年入股的分红,不同的是,大明这些高管们没有自掏腰包入股,他们的股份全是干股。

    “启奏圣上,不知此等分润持续到何时?”

    温体仁先是心里一阵高兴,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孙传庭等人都是年方四旬、年富力强的时候,这是摆明了准备接自己班的。

    自己顶多在首辅位子上再做三到五年,然后就应该致仕了,那致仕之后,这笔大财还能有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