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崇祯八年》


    第(1/3)页

    对朱由检的询问早有准备的温体仁不慌不忙的施礼回道。

    在6续接到各地相关官府先后送达的呈报后,温体仁就开始考虑如何解决此事,并在想出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后才刻意在这次新内阁的次会商中提出来,以便在皇帝征求意见时能够当即给出答案,从而显示出自己的能力。

    “哦?辅有何佳策?说来听听!”

    对于温体仁在处置内政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能力,朱由检还是比较欣赏的,再加上这位辅基本上从来不与自己唱反调,所以朱由检对温体仁的态度一贯是温和可亲的。

    喜欢别人顺从自己,这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具备的天然属性。尤其是对于性格强势的人来说,不管大事小情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所有的相反意见都是见识浅薄、不足与谋。

    “老臣于接获下情上禀后思虑良久,最终想到一处所在:国子监。

    自去岁春闱毕,圣上下旨所有落榜举子入国子监深造以来,至今凡一年又半岁,期间有二百二十七员经工部、户部、督察院、刑部、大理寺、司农寺等部司选拔后赴任各地相关职差,而目下尚在监中就读者尚余两千八百三十六员,其中冠者两千六百二十一员,余者皆为未行冠礼、年龄尚幼者。”

    自从去年落榜生入国子监读书的新政实施以来,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虽然大多数举子们明里暗里对此表达了不满和抗拒,但在现实面前还是选择了服从。

    朱由检力图通过这种做法,把大明读书人只重经书、不重实效的观念及风气扭转过来,力争将国子监变成大明培养各种人才的最高学府和摇篮。

    所有的想法必须要去付诸实践,既然想改变世界,那就要去付出自己的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开始是也许收效甚微,但总比坐而论道的空想主义要好上千倍。

    两百多名粗通或者精通律法、营造、农业的举子经考核选拔后赴任实职,这个比例相对于多达三千人的举子来说虽然并不高,但至少让这些自诩为有经世之能的读书人认识到,朝廷今后选拔人才的风向已变,死读诗书已经没有了前途,只有务实肯干才能有机会被选官任职,否则的话此生将会注定成为籍籍无名之辈。

    刚才温体仁奏禀的数据中,成人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些人都具备了外出实干的能力和体质,剩余不足二十岁的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这些年幼者中就包括朱慈烺以及各位重臣家中的年轻子弟,他们都是以普通监生的身份进入国子监,日常也是五日休沐一天才能回家,其余时间全部吃住在国子监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