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崇祯八年》


    第(2/3)页

    但是,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职位不好安排。

    大明现在这么多总兵大将,虽是多年来参与过剿贼平奴、抵御靼虏等等诸多战事,但论起个人的功绩来,根本无法与开国和靖难功臣们相提并论,要是给他们封爵,这些将领的功劳明显是不够分量的。

    有些人明显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例如镇守宣大的杨国柱、虎大威,坐拥数万边军,多年来也只是苟且在坚城之中,从无一丝一毫扬威塞外的雄心壮志,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根本没有真正替朝廷解忧祛烦的打算。

    而其余的大多数军将则是没有任何的战略眼光和思维,好一点的唯命是从,私心重的干脆阳奉阴违,或者出工不出力。如果不是还有像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重臣支撑,这群武将根本指望不上,最后的结果就是顺应历史潮流,换个主子继续效劳。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自从朱由检穿越过来后,这些军将在剿灭流贼的战斗中还是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并且在这次关外会战中也是拼尽了全力,尤其是宣大边军,在杨国柱、虎大威指挥下,给与了清军以重大杀伤,单从这一点上,如果战后酬功不合理,很可能会引将领士卒们的不满,对军队接下来的整合带来不利影响。

    有这帮老将在上面压着,后起的秦军、勇卫营、京营、川军这几只新军中那些当打之年的年轻将领想要拔擢就很难了。

    在朱由检的设想中,在后金覆灭、东北基本安定的情况下,大明未来在北方和西北方将会采取战略攻势,以收复汉唐疆域为主要目标。这种情况下,骑兵将会成为重中之重,像曹变蛟、罗世芳、马科、李重进等一干骑将就要得到重用,而这次赏功就必须体现出来。

    这次军队的整合其实就是变相的让这帮传统将领让位,给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一辈腾出晋升的空间,裁汰不合格的兵卒,打造和长期保留几支精兵,以此来维护政权和社会的稳定。

    在这件事上,朱由检已经密诏杨嗣昌和兵部几名堂官入宫商议了数次,但还是没有就此事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但是在关外大战结束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了。

    “圣上所提之事关系到方方面面,故兵部至今仍在会商此事,尚未有具体方略,臣意扩大会商范围,可诏各位大学士参与会商,群策群力,尽快拿出相应方案。”

    在被皇帝数度召对后,杨嗣昌和兵部几位堂官有些承受不住朱由检的压力了,今日看到皇帝又当众逼迫,无奈之下,杨嗣昌只得把球踢了出来,要求更多人参与进来,以免自己将来背上骂名。

    因为在商议几次之后,朱由检还是决定抛出自己的打算:恢复明初祖制,复设五军都督府,用来安置这些立功后的总兵大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