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名号(续)-《乱世栋梁》


    第(2/3)页

    后续,李笠进爵楚公,朝廷以徐州及周边地区数郡为楚国,楚国建台省、设置官吏。

    不久,李笠进位楚王,进丞相为相国,总百揆,备九锡,加黄钺、殊礼,赞拜不名。

    以王妃黄氏为王后,世子为王太子。

    接着,太尉王僧辩及不少大臣上表劝进。

    于是,天子下诏,逊居别宫。

    命太宰、江夏王萧大款奉册,大宗正庐陵王萧应奉皇帝玺绂,禅位于楚。

    楚王李笠不受,天子再让,李笠再辞。

    前后,三让三辞。

    此为禅让之礼制,虽然有些无聊,但却是必须要走的,接下来就会为正式的禅让。

    刘逖目睹了魏、齐换代,所以对这个路数并不陌生。

    他看着窗外景色发呆,只叹“维桢之臣”,始终避不了那个结局:要么功高震主被杀,要么取而代之。

    维桢,是梁帝萧纲给李笠赐的字,有栋梁之意,刘逖知道这件事,此时感慨,并无讽刺之意。

    天下大乱,列国纷争,数百年来,皇帝和权臣之间,已经势同水火,权臣若不能做到取而代之,后果就只有身死族灭。

    昔年,魏、梁二国北、南对峙,随后,魏分东西,相继为齐、周取而代之。

    取代者,是魏末大乱之际崛起的豪杰。

    南方的梁国,自侯景作乱之后,烽烟不休,现在,江山也要易主了。

    当年,侯景作乱时,趁势而起的那个年轻将领,历经数帝,立下赫赫战功,甚至成为国丈,却因为女婿之死,想做忠臣而不得。

    走到今天这一步,孰对孰错?

    刘逖不知道,对何李笠选择“楚”为国号有些疑惑。

    对方或许因为不通典故,所以不知道南朝的“楚”封号有什么别样意味,但佐官们不可能不懂。

    晋时,权臣桓温妄图代晋,未能如愿便去世。

    其子桓玄,倒是如愿了,受晋禅,建立楚国。

    桓玄的楚国,存在了三年便灭亡,于是桓楚被视作伪朝。

    所以,对于南朝而言,“楚”这个国号,一如两汉之际王莽的“新”,名声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