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何事如此惊慌?-《乱世栋梁》


    第(2/3)页

    母亲没有说太多父亲的英勇事迹,所以在李平安心里,父亲和蔼可亲,并不是什么驰骋沙场的威猛武将。

    再后来,又长大了些,才渐渐知道,自己父亲有多了不起。

    现在听姑婆(婆婆)这么一说,李平安再次意识到,自己父亲这十来年,立下多少功劳、做了多少了不起的事情。

    太后见李平安心情不错,便趁热打铁:“平安,皇帝总是少不了纳妃嫔,你莫要往心里去。”

    “你是皇后,莫要和妃嫔一般见识。”

    李平安笑了笑,表示没关系,她和张贵人都有了身孕,皇帝无人侍奉,也不是个事。

    郑氏是名门闺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会照顾好皇帝的。

    太后不清楚李平安这么说,到底是真心还是敷衍,不过见李平安心情不错,放了心。

    太后希望李平安这次能生下皇子,如此一来,李笠这边心就定了,也只有这样,皇帝的位置才能坐稳。

    而她也希望儿子莫要喜新厌旧,不能因为有了出身名门的张贵人、郑贵人,就冷落李平安。

    因为太后看得出来,李笠很关心女儿李平安,只要能让对方有牵挂,至少,这头猛虎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太后认为只有李笠,才有办法协助皇帝抗衡诸位皇叔、宗室,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皇帝御驾亲征,接连两次北伐,在李笠协助下,都大获成功,由此积累了巨大的声望,文武官员、朝野内外对皇帝的信心与日俱增。

    而萧询这两年也成长了许多,李笠功不可没,太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假以时日,皇帝就能牢牢掌握大权,但在那之前,必须小心谨慎。

    最近,多有官员上表,请求皇帝亲政,皇帝对此跃跃欲试,但太后不同意。

    因为她认为儿子年纪还小了些,手里没有太多可用之人,时机不成熟。

    而这些官员,无非是想给皇帝留个好印象,未必能靠着这些人的支持,就让皇帝亲政、掌握大权。

    所以,太后希望儿子再等几年,建起自己的班底,理顺方方面面,届时再亲政。

    譬如,将北伐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功勋武将拉拢,让其效命,只要手中有能打硬仗的军队,有愿为马前卒的文官武将,就不怕叔叔们造反。

    这期间,需要李笠遮风挡雨,那么无论如何,萧询都要对李平安好。

    太后很注意这点,所以心里时刻绷着一根弦,督促儿子对李平安多关心,哪怕有了新欢,也得每天陪着李平安说说话。

    两人正交谈间,有内侍在外求见,太后传对方进来,传令的内侍,表情却有些奇怪。

    说什么“有奴婢做错了事,不好声张,请太后亲自处分。”

    太后心中一动,知道或许是不好给皇后看见的事,便让小孙女跟着娘玩耍,自己往外走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