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果-《乱世栋梁》


    第(3/3)页

    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尽快消灭齐军的野战主力(部分主力)。

    确保河南、淮北不被齐军骑兵席卷,避免各地据点变成惊涛骇浪之中岌岌可危的孤岛。

    然而,齐军未必会选择尽快决战,一旦对方选择四处袭扰,断北伐梁军粮道,使得战事长期化,那就麻烦了。

    如果官军吃了败仗,北伐无功而返,怎么办?

    狂热过后的萧询,现在冷静下来,有些后怕。

    所以,唯一能依靠的,还是大将军。

    “大将军,徐州军,真能在河北,牵制敌军一部分主力么?”

    萧询问李笠,李笠回答:“齐军若不认真对付徐州军,徐州军会让他们后悔的。”

    “可是....”萧询有些担心,因为昨日收到捷报,徐州军在聊城附近,击败了一支五千余兵力的齐军,斩首三百,俘获战马二百余匹。

    这个战果,感觉有些少,萧询觉得那支齐军可能是一支偏师。

    所以,齐国或许只打算以偏师缠住徐州军,然后集中主力南下,入河南,来对付北伐的梁军。

    李笠看出了皇帝的担心,见这位热血过后果然开始后怕,不好泼冷水,只能给对方鼓劲:

    “陛下,徐州军会攻其必救,他们若真敢以偏师糊弄徐州军,徐州军会让他们后悔的。”

    萧询听大将军这么说,莫名安心了许多。

    李笠不多说,陪着萧询继续巡视,走着走着,腹诽:

    你以为徐州军击败的齐军是偏师?开玩笑!那是五千左右骑兵的野战主力啊!

    当年,高欢集团和尔朱氏集团决胜负的韩陵之战,高欢手头也就骑兵二千,步兵三万。

    五千余骑兵,至少一人双马,在平原作战的战斗力,远超三万步兵。

    徐州军和这五千余齐军交战,打的是恶仗。

    李笠知道战斗细节,他侄子李昕,梁森的弟弟梁淼,率部反复冲锋、交战,胯下坐骑接连阵亡,换了几次马,人被射成刺猬(还好身着重甲),差点就没于阵中。

    之所以此战徐州军斩首三百、俘获战马二百余匹,战果看上去不怎么样,是因为打出了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

    马多的齐军,吃了败仗后可以从容撤退(相对而言),死者也被同伴用马驮着带走了,而梁军不敢放开了追击,所以战果较少。

    也无法精确统计击杀了多少敌兵、敌将。

    捷报传到后方,许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场“小胜”,对手兵力五千,为偏师。

    然而,五千骑兵吃了败仗,这消息传到邺城,可就不会让人觉得是无关疼痒的“小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