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国泰民安-《乱世栋梁》


    第(3/3)页

    印刷术取代了人力抄书(佣书),且因为纸张价格便宜,所以制书成本大幅下降,书籍的内容有保障。

    不会有错别字、漏字、多字(排版时要校对),同一印刷批次的书,每一页的内容都一模一样,每一页正反两面都有页码,这对教学、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徐陵只是简单介绍一番,杜杲就明白这“活字印刷术”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可以让书变得便宜!

    书便宜,且书的数量骤增,那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买得起书、买得到书,学习知识的成本大幅下降。

    杜杲心中激动,但很快想到徐陵谈话中透露的两个关键点:物美价廉的纸,以及铅活字。

    物美价廉的纸,涉及到造纸术的改良,暂且不论。

    铅活字,杜杲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铅,是不怎么沾墨水的。

    那么,铅活字如何把墨水印在纸上、形成笔划饱满的字?

    “确实,墨,才是关键。”徐陵不回避疑问,朝廷要向周国炫耀文治,所以活字印刷术可得好好夸一夸。

    “墨,不同于一般的墨,产自饶州鄱阳,据说许多制墨工匠花了近十年时间,通过不断的试,才试出来。”

    “若没有这种容易让铅活字沾上的墨,活字印刷术,可不好使。”

    答案有些模糊,但确实解答了杜杲的心中疑问:果然关键在于墨。

    而他注意到一个地名“饶州鄱阳”,然后联想到一个人。

    “莫非,是贵国大将军家乡的那个鄱阳?”

    徐陵点头:“正是,这墨,是大将军家乡鄱阳所出,去年才试出来的。”

    “而且,鄱阳工匠改良了造纸术,以竹制纸,物美价廉,有许多用途。”

    鄱阳,又是鄱阳!

    杜杲心中感慨,他愈发想见一见,在长安都大名鼎鼎的“鄱阳李笠”,而这也是晋国公的一个愿望。

    那个活捉了侯跛子的李笠,那个号称征战十余年未尝败绩的李笠;

    那个断了武关道、导致朝廷丢了沔北的李笠;

    那个攻下徐州、接连击败齐国大军、坐镇淮北得李笠。

    鄱阳李笠这个名号,在长安,已为文武官员熟知。

    此人不仅有赫赫武功,也有擅经营的大名,所以晋国公常叹:南国国主何德何能,有如此奇才效命,保得国泰民安。

    杜杲想见见大名鼎鼎的“鄱阳李笠”,徐陵却笑着摇摇头:“此事,我可做不了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