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其人其事-《乱世栋梁》


    第(3/3)页

    无论是战场上,还是别的地方,似乎就没有人是李笠的对手。

    上首,特地到东堂召见李笠的太后,看着眼前这位气势惊人的将军,想起建康粮价大降的事实,忽然觉得信心大增:

    看来,让你回京任职是对的!

    李笠向太后行礼,得赐座,又听太后质询,便向太后和诸位宰辅讲起此次平抑粮价的内幕。

    其实太后和宰辅们想知道的是,李笠从哪里调来这么多粮食?

    这一点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李笠缓缓说着:“此次,官府要平抑粮价的对手,无非两类人,一是行商,二是坐贾。”

    “他们对朝廷要行的新税制不理解,于是做了糊涂事...”

    李笠用词谨慎,不会提什么“豪商受人指使”,尽可能淡化此次交锋中的权力斗争因素,避免授人以柄。

    具体细节,也不会说得太细,一来太后和大臣们没那么多时间听,二来他不想把自己的人脉暴露太过。

    “行商,在外地囤积余粮,坐贾,在建康城里大量收购粮食,导致本不该出现的粮荒,在建康出现了。”

    “解决的办法,当然就只能调粮,可粮食都在商贾手中,微臣变不出来。”

    这是李笠一定要强调的事实:他真的没办法变出大量粮食,因为他没有暗地里大规模囤粮。

    “思来想去,也只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坐贾们拎不清,微臣便让人去找行商谈。”

    “微臣在鄱阳、徐州任上,前后都组织商贾到岭表广州、交州贩卖货物,以货殖盈利增补官府开支,所以在广州、交州有些商贾做帮手。”

    “趁着开春,海外蕃商舶来香药,便在广州、交州用大量烧酒与其贸易,然后用香药作为筹码,和那些囤粮观望的行商做交易。”

    “所以,微臣调来的大量粮食,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这些粮食本来就该销往建康,只是被不明真相的行商们捂着,暂时滞留外地罢了。”

    “微臣,只是从他们手中购入这些粮食,再运往建康而已。”

    原来如此,太后和众臣点点头,心中疑惑得了解答。

    也放了心。

    如果李笠真的有本事“凭空”变出来那么多粮食,这就意味着李笠暗中囤积了许多粮食,随时可以造反。

    现在看来,还是靠着经商的手段,和奸商们斗智斗勇。

    萧绎看着李笠,想问几个问题,因为对方明显回避了一些细节。

    甚至最关键的一点:你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让那些囤粮的豪商配合行事的同时,又不往建康通风报信?

    或者,你提前往广州运烧酒,莫不是就是在回京之前,便给京城里的奸商下了套?

    不过他还是没问,因为没必要,即便问了,李笠也不会老实回答。

    太后看着李笠,想着这段时间,她每次召见李笠询问粮价一事,李笠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愈发觉得信心满满。

    朝廷缺办实事的人,尤其缺敢大刀阔斧改革弊政、不怕得罪权贵的能人。

    现在看来,李笠能够胜任这一人人不敢接的重任。

    有一次,她听萧大器提起李笠,说这是先帝(萧纲)留给他的栋梁之臣,可当大任。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太后再次看向李笠,忽然问:“听闻彭城公长女,已近待嫁年纪了?”

    这一问,大臣们悚然动容,然后齐刷刷看向李笠,心中惊疑:不,不会吧!!

    李笠也被这一问问得毛骨悚然,心中震惊:你、你、你想干什么?

    却只能老实回答:“小女确实已近待嫁年纪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