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决断-《乱世栋梁》
第(2/3)页
两年时间里,桂阳王萧大成、浏阳王萧大雅、南郡王萧大连丧命,又有不少宗室因为受牵连、受波及丧命。
不是没有宗室怀疑这两件事另有内情,因为已经伏法的逆贼萧贲,矢口否认策划了元宵灯会事变。
萧大球、萧大挚的指控,加上一些人证的口供,会进一步加重那些宗室的怀疑,即便口说无凭,却不可避免成为又一根扎入宗室们心中的刺。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只有两种选择:其一,鄱阳王有罪,其罪另案处理,且要追究其党羽的罪行。
其二,鄱阳王无罪,萧大球、萧大挚袭击辅政藩王致死,当处以极刑。
所谓的折中方案(双方都有过错,萧大球、萧大挚免于死罪),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折中,谁都不会满意:鄱阳王一系的宗室不满意,包括帝系在内的其他宗室也不满意。
战战兢兢入宫的武林侯萧谘,渐渐感觉到形势对自己不利,现场的人当中,太后且不论,其他人,并没有一个支持他。
包括他的妹夫王褒。
王褒是辅政大臣之一,出身琅邪王氏,平日里和萧范的关系不错,以文学之名著称。
却无担当。
当初,先帝遇刺身亡、皇太子萧大器伤重不治,身为萧大器表亲的王褒,就没表现出什么担当。
对于是否兄终弟及、由成年了的南郡王萧大连继位,还是父死子继、由年幼的皇太孙继位,不明确表态。
南郡王萧大连突然离开荆州任上,带兵赶赴建康,被拒之门外,对萧大连的行为,王褒即不赞同,也不反对。
现在,王褒的妻兄鄱阳王萧范在宫里被人击杀,凶手所称的罪名却是口说无凭,对此,王褒也不表态,说的都是囫囵话。
你们这帮高门甲族子弟,关键时刻,只想着保自家地位!
萧谘心中大骂,却不敢表现出来。
数百年来,无论朝代更替,世家子弟都能在新朝拥有清贵地位,所以王褒明哲保身,但萧谘做不到。
且因为做贼心虚,此时与萧大临争辩,底气不足。
因为他兄弟仨,确实谋划了不少事情,萧大球、萧大挚的指控,没有错。
无非是没有过硬的物证罢了。
所以萧谘现在只能坚持“口说无凭”,可萧大临以两个弟弟也指控萧谘是帮凶为由,不与萧谘说太多废话,大声质问:
“建平王、绥建王有何过错?难不成,做叔叔的撒手不管,让侄儿去做高贵乡公!!”
此言一出,众人悚然,而太后面色为之一变。
高贵乡公,即魏帝曹髦。
曹髦为权臣司马昭架空,大权旁落如同傀儡,眼见着祖宗基业不保,便孤注一掷,率禁卫出宫,杀向司马昭府邸。
却在半路上,于众目睽睽之下,为司马昭部下成济弑杀。
后来,司马昭为掩饰弑君罪行,逼迫太后下旨,称曹髦“情性暴戾”多有悖逆、不孝之举,自己“早就多次让大将军(司马昭)将其废掉”,最后废曹髦为庶民。
司马昭又率大臣上书求情,于是以王礼将曹髦下葬,封为“高贵乡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