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问题-《乱世栋梁》


    第(3/3)页

    广州是中原政权在岭南的落脚点,经营了数百年,但四周都是叛伏不定的地头蛇,气候潮湿闷热,又多有烟瘴,在那里当官,等于半个流放。

    李笠认为,像萧勃这种宗室,不太可能留恋广州。

    张铤解释:“详情,下官大概知道一二。”

    “说来听听。”

    “之前,岭表豪族、高凉冯氏出身的高凉郡守冯宝去世,各地豪强蠢蠢欲动...”

    建康朝廷对岭表的统治,因为地理原因,能够投入的资源较少,所以对于岭表各地的治理,软硬兼施。

    硬的,就是在广州有驻军,周边谁敢不服就灭谁。

    软的,就是收买各地主要豪族首领人心,任命这些人为州、郡长官,拿着朝廷给的虎皮大旗,管理治下大小地头蛇。

    又从这些人当中,拉拢影响力和实力较高的人,引为“朝廷心腹”,协助广州刺史,震慑其他当州郡官的豪强。

    高凉郡守冯宝及其父罗州刺史冯融,就是这样的“朝廷心腹”。

    据说岭表高凉的冯氏一族,为北燕皇族冯氏后代,百余年前北燕灭亡(当时南方是刘宋时期),有皇族乘船渡海南下,最后在岭表东南沿海高凉一带定居。

    百余年来,冯氏和当地土融合,算是半个本地人、半个外来户。

    后来,到了冯融时,他给自己儿子,娶了岭表豪族冼氏之女为妻,来了个强强联手。

    冯融亲近朝廷,其子冯宝及妇冼氏也是,协助历任广州刺史对付叛乱豪强,为稳定岭表局势做出不少努力。

    冯宝于今年去世,其子冯仆年少,那些地头蛇也许因为少了一个掣肘,开始蠢蠢欲动,叛乱渐起。

    而广州刺史萧勃,采取的应对措施不是很得力,收效甚微。

    种种原因,辅政大臣们认定萧勃居心叵测,所以发兵护送新任广州刺史,走陆路前往广州上任。

    李笠还是觉得奇怪:“那他到底图什么?学赵佗割据岭表么?如今国内局势稳定,中枢有能力调兵远征,他这个时候跳出来,脑子热坏了?”

    “所以,这件事有些微妙...”张铤看着李笠,眼中闪烁着光芒:“率军护送新任广州刺史上任的人,是鄱阳世子萧嗣。”

    “什么?怎么会...”李笠有些吃惊,鄱阳世子远征岭表,此举颇有深意:鄱阳王萧范要让世子萧嗣刷军功。

    张铤分析:“如今刚入冬不久,岭表变冷,烟瘴消失,正适合征战。”

    “对付萧勃应该不会太难,或许能赶在明年夏天前结束战事,届时鄱阳世子就能班师回朝了。”

    这道理李笠明白,但他觉得问题在于萧勃是真的意图不轨,还是鄱阳王萧范找个由头,给儿子刷军功来创造机会?

    如今建康局势有些微妙,按说鄱阳王父子不该分开,而是要“上阵父子兵”。

    即便世子萧嗣要外出,也不能远离建康。

    或者,鄱阳王已有安排,稳坐建康城,让儿子乘着冬天天冷,率军去岭表刷军功,回来后才有更足的底气担当重任。

    李笠远离中枢,不清楚决策圈的勾心斗角,所以只能把疑惑放在心里,坐看事态发展。

    张铤提醒:“君侯,此事无非三种可能,其一,单纯的讨伐萧勃,鄱阳世子趁机刷军功。”

    “其二,有人调虎离山,让鄱阳世子离开建康。”

    “其三,既然有人想调虎离山,鄱阳世子将计就计,离开建康。”

    李笠摸摸下巴:“也就是说,建康那边,又要起风雨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