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宗泽、张叔夜、沈从都是久经战阵之人,而李纲也曾任四壁守御使,虽然都是在种师道的指挥下打的,但是总归是经历过战阵。 “平州的军报互相传阅一下,李纲你把刚才咱们商量的事,跟他们说一下。然后我们讨论一下,建军的问题。”赵桓说道。 李纲让几人传阅军报,然后把康王很有可能,在江南联决地主造反之事,说了个通透,明明白白。 这大殿上的所有人,对赵桓的忠诚度大约在八十左右,这个忠诚度已经很高了,赵桓观察过,宫里的太监除了赵英,最高的也就九十分而已。 指望大臣们是太监? 为了官家可以去死? 但是,御下这些人,对大宋的忠诚度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为国死难毫不在乎,这就够了。 自己这个皇帝干的还不错,但是还没有到千古一帝的地步,大臣们这个忠诚度已经很不错了。 “朕现在非常为难,训练飞军,这支飞军肯定四处奔波作战。那么汴京城,还是两万人的永定军防守。汴京恐有危机。” “若是训练了精锐军卒,汴京倒是安全了,但是北方战场,依旧是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朕,不知如何抉择,诸位如何觉得?” 张叔夜率先站了出来,说道:“官家,训练精锐,保证汴京安全,北地战场,自有大宋儿郎奋勇争胜,不出几年,北地大宋儿郎们个个百战悍卒,打他个康王,绰绰有余。” 沈从点头,先保证汴京安全再说,保住了皇帝,大家才会有统一的领头羊。 任何船舶在海上行驶,如果没有了船长,这船开向何方,开向哪里,没人会清楚。 李刚和宗泽两个人,互相看了两眼。 宗泽站出来说道:“可是飞军的意义重大,正如张校尉所言,这北地战场上的个个百战悍卒,可是大宋男儿用命换来的。这几年的功夫,如果有飞军在,四处支援,总归能少死一些青壮。” “青壮死的多了,田就没人做了,工坊的就没有了工人,这危及朝政。” 只有李纲皱着左看看右看看,看着官家一脸的为难,有些莫名其妙,十三万军卒而已,怎么个个都是如此模样? “官家,这飞军还有精锐,消耗几何?”李纲俯首问道。 这个时候,他这个宰相,该站出来了。后勤保障工作,是他这个宰相在负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