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中国的憨豆-《全球财富》


    第(1/3)页

    “噢,对了,雨森,同学中有人考公务员吗?”彭渤微笑看看在一旁记得认真的6雨森,对自已的话,6雨森恨不得带一支录音笔,把每个字都录下来。

    “没有……”6雨森想了想说,“除了留校的,我的朋友都进了外企。”

    从世纪之交开始,沪海人那特有的雇员情结慢慢强化,这一年,得益于财富全球论坛的推介,沪海的外企总数达到2ooo多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15o多家。众多的外企催生了沪海白领文化,在这种文化面前,其他文化的空间大大被挤占。

    “公务员有家培训机构——中公教育,关注一下,教育行来还有京城的新东方……”

    “彭总,还有一家公司你忘记说。”6雨森罕见地打断了彭渤。“

    “噢,哪一个?”彭渤从办公桌后面站起来,拿起一罐雪碧递给6雨森。

    噗——

    6雨森打开大口喝了一口,这才笑道,“就是我们啊,澎渤传媒。”

    我们?

    彭渤也笑了,哪有自已表扬自已的道理,这世上有自已说自已好的道理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我们不算。”他坚决打消6雨森的想法,“如果融资,分分钟我就可以融到十几个亿,我们不指着这个吃饭。”

    “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6雨森也会开玩笑了,“那彭总,我出去准备了,给我两个月,十二月底榜单出炉。”

    “可以。”彭渤笑道,今年的上半年,报社的事情加上自已的事情,实在太忙,他想趁着这个功夫好好歇一歇。

    他看看窗外日渐多起来的摩天高楼,沪海日渐盛行的大企业的职员文化、敬业主义,到最后最终化为沪海的围城:

    雇员最担心的就是被“砸饭碗”。竞争太激烈了,你不干,自有一大堆人等在门口,于是,在高压下,沪海人养成了一种高度的职业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渐渐成了一种心理习惯。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没有收入,急得大汗淋漓,天生的“雇员情结”。

    在沪海已经六年,这两年年年都推出财富榜单,见惯了沪上风云,彭渤就对这个城市的身影看得更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