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江淮动荡,惨烈决战-《武之天晶轮回》


    第(2/3)页

    但与之相比,后面几封关于围剿洪水旗分坛的战报,或者就是噩耗,让江淮丞相愤怒之余,更是惊惧不已。这些噩耗,并非是负责围剿洪水旗分坛的那一路人马传回,他们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而是江淮丞相在始终未得到那一路人马的消息,心中有了不祥的预感,是以派出数队斥候前往查探,结果陆续传回的消息,一个比一个坏,这让江淮丞相的心,也逐渐沉入谷底。最终,有一队斥候,沿路追查到了黑虎岭,看到了那一幕如同地狱般的惨况……

    又有三千蒙元精锐全军覆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江淮丞相即便再怎么想要极力隐瞒,也是瞒不住的。很快,此役的战况便传遍了天下。

    此番,无论是明教各部,还是其他江湖势力,对于谢无忌等人又一次的惊世之举,在感叹之余,却也再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或者是因为接二连三的惊世之举,已让他们习以为常了吧。

    再加之,这一个多月内,不光是明教,甚至江湖其他势力,也都纷纷效仿,行动起来,在各地开始小范围的对抗蒙元朝廷。中原各地,攻城抢掠,àn    shā蒙元朝廷官员,袭杀元兵等事件,屡有发生。有成功者,亦有失败者,闹得各地不少州城府县都是有些焦头烂额。

    不过蒙元朝廷也不是吃素的,当即传令各地,对于叛逆,必须严惩不贷。而面对蒙元大军的围剿,各地对抗蒙元的小股势力,其结果也有所不同。有提前果断逃脱者,也有逃之不及被剿灭者,更有死战不退者。但不论怎么说,他们都是汉人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都会在各地传唱不休。

    不过,这一连串的变化,却又给了江淮丞相得以喘息之机,或许是蒙元朝廷还未来得及顾上他,又或是蒙元朝廷有意再给他一次机会,惩罚的旨意始终没有下来,这也让江淮丞相暗松了口气。但他也深知,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若他再不能将谢无忌等叛逆剿灭,丢官罢职的结局,他终归无法逃脱。

    是以,江淮丞相决定破釜沉舟,集结一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谢无忌等人所在的山寨。要知道,这已是整个江淮行省的大部分兵力。此役若能成功将谢无忌等人一举剿灭,那事情还是大有转机;若是仍不能成功,甚至是损兵折将过多,则江淮行省的形势将变得更加恶劣不堪。不过,真要是发生了这种情况,又与他有何关系呢?想来,到了那时,他早已被罢免了吧?甚至说,性命能不能得以保全,都还是两说。

    那边蒙元一万精锐才刚开始集结,这边山寨内的谢无忌等人就收到了消息,同样开始积极备战。

    如今的山寨,与之前相比,再非同日之语。人员方面,有了洪水旗和烈火旗分坛全员的加入,再加之厚土旗和锐金旗残部的投奔,以及那些闻听谢无忌等人名头的江湖豪客的加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寨内人数就飙升了一千两百之多。

    而在山寨的建设上,原本的木制的寨墙,统统换成了大石垒砌,并且寨墙上的走道拓宽了两倍不止,可容更多的人员于上方防守,寨墙上像是落石、火油、劲弩等守城器械,更是一应俱全。由山脚下远远望来,完全就是一个石头堡垒,也真正可称得上易守难攻了。

    最后,在退路方面,为以防万一,谢无忌还让刘聚和常遇春二人,亲自带着巨木旗分坛弟子,进入后山长达一个月之久,布置了更多,更隐蔽,更厉害的陷阱。以防事有不谐,可从容退至后山。当然,谢无忌也不指望能于后山之中,能再度伏杀蒙元大军,只要此番领兵的元将,不是太过白痴,就一定不回再犯和博尔忽特同样的错误。

    就这样,日子在谢无忌紧锣密鼓的备战中悄悄流逝着,眼见蒙元的一万大军距离山寨越来越近,谢无忌自然不甘只留守在山寨,被动防守,连同常遇春二人,带领五百精锐弟子,无声无息的离开了山寨。至于山寨的防守,谢无忌相信,有徐达、邓友德和刘聚三人,再加上七百多弟子,足以将山寨坚守数日不止。最不济,也可从容退至后山。

    这一日,蒙元大军终于来到了山脚下,军旗招展,遮天蔽日,威势甚隆。有见元军如此威势,寨墙上正观敌瞭阵的徐达、邓友德和刘聚三人,无不心下凛然,更感此役之艰难,定要远超他们之前所料。但同时,三人心中战意勃发,不仅不曾有半点惧怕,反倒有几分跃跃欲试之意。

    蒙元大军只是派出几队斥候,窥探山寨的情况,便开始安营扎寨,养精蓄锐,以待来日大战。其营寨安扎的颇有章法,层层叠叠,布局严谨,一重接连一重,密不透风。夜间,为防被袭,元军更安排了大量的元兵巡逻、警戒,军寨之外的暗哨,更潜藏极多。

    当然了,坐镇山寨的总指挥徐达,根本就未曾升起过夜袭元军营寨的念头,元军的人数如此之多,再去偷袭,可谓是纯粹找死的行为。

    蒙元大军只休整了一日,便悍然对山寨发起了持续不断的猛烈的冲击。此番,元军兵多将广,攻城之势更是布置周密,一波接着一波,不曾有半点停歇,还略显游刃有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