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机会或许藏在物极必反中-《重生回潮》


    第(2/3)页

    当年张爸说,门不当户不对,和赵家丫头高红那是不可能,死了心,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家更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吃饱都成问题,难道她一个大学生跟你在农村当村姑刨地,所以儿子呢,你的命就只是该找个跟自己差不多家庭的女生结婚,高红是凤凰,你是我的崽你有几斤几两我是知道的。

    父亲看似语重心长而又很对的话,让一个原本生而为人想搏一下的年轻之心,熄灭,从此,世上多了一个普通人,本本分分地下崽,张高兴不怨父亲,因为埋怨父亲没有,最终的选择是自己选择的,自己的眼界也在那里,没有一个强力的心脏,既然父亲的眼界在那里,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又能指望他指点出什么不一样的江山来呢。

    既然自己的眼界也只在那里,他也只能认命了,像所有农民那也认为人就是认命和磨去棱角,成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人”。

    然后老了,佝偻着身躯,失神地望着村子外的山,村子外的田地,那些地方还是和自己小时候一样,没高一尺,也没低一尺,就像他活着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这辈子眼界不同了,父亲让自己认所谓的命,他绝对不会再认了。

    他不仅不认命,还要让整个东杨人不认命!

    在两人心思各种活跃之中,古老而贫穷的东杨县城,越发的近了。

    这里前世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如今,这一世,他张高兴就想要揭开它新的一页,他想将这座古老的而贫穷的县城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精彩,抢滩它前世失去的木雕产业,打造成它的核心竞争力。

    前世东杨所有公社在完成生产责任制后,没有恢复发展东杨的传统优势产业木雕产业,而是各公社养猪,养羊,养兔,养蜜蜂,养蚕……二十多种养,这些跟其他周边诸多县一样,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但西杨却是将东杨的木雕老师傅都挖了去,然后步步为先,将西杨打造成了以木雕为核心竞争力的县城,让西杨成为最先富裕起来的县,后世更是拥有诸多国家级木雕产业园。

    带动西杨县经济飞速发展。

    汽车开进了县城的汽车站里。

    张高兴和赵高红下车。

    虽然这里贫穷,但是县市场比镇市场显然要繁华得多。

    这里出现的小贩比镇上多,其实他们算不上小贩,只是将自己家自留地多出来的蔬菜出来卖换些钱能在县城里买其他家用东西,那些人颤悠着扁担的样子,那就是很朴素上了年纪的老农民。

    有农民在市场担着家里刚下崽不久哼唧的猪仔,现在是大集体,又不是责任则,根本没那么多余粮,小猪多了养不活,就拿来市场换几个钱。

    ……

    县城市场明显看得到各种类别的供销社也多一些,各自衣食住行的产品也要多一些,张高兴到一个供销社购买茴香,桂皮……

    这县城供销社就是县城供销社,东西都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