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怒-《伐清1719》
第(2/3)页
这一番殷切有加的话,却让胤祉等人红了眼睛,也不知是真的想哭,还是强自挤出的泪。
就在这一片父慈子孝的场景时,却有人不识好歹的呈上了一摞奏本。虽说这康熙皇帝外出行猎嗨皮,可是这每天的工作还是要干的。
康熙皇帝熟练的拿起一本放在最上面的奏本,然后便有小太监在一旁备好了朱笔,以供皇帝朱批。
只是一翻开奏本,康熙皇帝的脸色便阴沉了几分,“吏部议覆,浙江巡抚朱轼疏参浙江巡盐御史哈尔金,往绍所掣盐,风闻挟妓酣酒,因而殴伤平民,又额外加派、勒写银票。”
一帮饭桶,康熙帝在心中骂了一句,不过再怎么生气,这手中的朱笔却没有停下,“着刑部尚书张廷枢,内阁学士德音,前往审理。”
随后又批复了几本,康熙皇帝脸色好了几分,可是看到了最后一本来自湖北巡抚张连登的奏本后,这脸色便跟黑炭一般,狠狠的将手中的奏折摔了出去。
“张连登这是想干什么!朕屡有旨意,绿营不得擅自增加鸟枪火炮,更何况湖广乃腹心之地,纵使有一二贼人,何须额外添置子母炮?尤为可恨的是,就为了区区的武备检查,便伤了我大清一员参将!”
这一番雷霆雨露却是让人心惊肉条,无人敢于主动进言。
康熙皇帝的脸色在愤怒里带着些许的担忧,他已经明显感觉到局势的不稳,这大清国内国外都是波涛汹涌,暗流滚滚,自己还在一日,这些宵小就不敢妄动,可如今自己还没有死,这些人便忍耐不住了。
望着面前只会跪下磕头的一帮奴才,康熙皇帝不由得怀念起了当年的李光地,无论这李光地做事藏了多少私心,夹杂了多少的利益,可毕竟是个能干事情的人,在这种时候,也往往会有主意。
其实张连登所上的奏折十分简单,也就是将这次军备检查所见所闻叙述了一遍,只是在末尾加上了一句,“臣以为这鸟枪火炮威力巨大,可派人多铸多造,以备军资,可缓于轻重之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