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逼宫-《大宋捕神》


    第(2/3)页

    正是仁宗皇帝亲封的平西王,大宋枢密使狄青!

    也只有平西王这等身份的人,敢腰悬宝剑在宫中行走。

    “方才林大人说边关战事将起,本王身为大宋枢密使,怎么没有得到消息啊?”

    狄青冷冷的扫了一眼林特,然后回首看向人群,道:“兵部可在?”

    “下官在!”

    兵部尚书立刻走了出来。

    “可有边关战事的塘报传来?”狄青问道。

    “回王爷,我大宋四境边军并无塘报传来!”兵部尚书回道。

    “那就怪了。”狄青看着林特质问道:“枢密院和兵部都没有接到边关战事的消息塘报,林大人是从何处得知的?难道你是想妄言欺君,从而贪赃枉法不成!”

    锵!

    狄青腰间所悬的宝剑突然出窍三寸,闪过一道耀眼的冷电寒光。

    “下官,下官……”

    林特急的满头是汗,他丝毫不怀疑自己若是惹怒了狄青,他真敢当着众人的眼前,在紫宸殿砍了自己。

    丁谓这时不能不出面了,说道:“狄王爷何必咄咄逼人,方才林大人想必也是一时心急,说错了话,这本来就没有什么,何必这么上纲上线呢?”

    “心急说错了话无所谓,但是千万别是心歪才说错话,那样脑袋就不一定能保得住了。”狄青意有所指的道。

    “呵呵……”丁谓不慌不忙的道:“王爷这话从何而来,我们都是圣上的臣子,所忧所虑所想所做,自然应该是以圣上心意为主,何来歪曲之说。’

    “林大人也不过是心急而已,先不说民间灾祸频起,三日之后就是外国友邦使臣来朝觐见的日子,讫时接见他们的也必然是太子殿下,可是如今这种情况,太子殿下病重不起,任何接待外国使节?”

    “如果殿下不出面,那样与礼制不符,我堂堂天朝反而会成为他国笑柄,说不定还会引起两国纠纷,所以本相才提议让太子殿下上朝相商有关事宜,如果殿下实在是重病无法起身,也要及时想出对应之法,莫失了我大国风范。”

    “而且……”丁谓轻轻抽动鼻子,说道:“这大殿内虽然檀香缭绕,可是其中所夹杂的腥臭之位,各位恐怕都已经闻到了吧,这无不说明太子殿下现在恶疾缠身,根本无力接见外国使节。”

    “所以本相斗胆向各位征求意见,暂时让太子殿下安心养病,朝事暂且交于旁人处理,这样殿下既休养了身体,我大宋也不失天朝风范。”

    “丁相说的有道理!

    “丁相说的没错,如此方位上策!”

    “太子殿下病种,应当保重龙体,合该如此。”

    丁谓的话一出,他手下的党群立刻出言呼应。

    狄青嘴角冷笑不停,看着丁谓他们连手唱的这出戏。

    其实事到如今,在场的人都看明白了怎么回事,能在朝堂上立足的人,那个不是老狐狸,深通这些官场把戏,不过大部分人都抱着中庸的态度观望,这样不论最后是谁上位,都与他们无关。

    只有寥寥数人表明了态度,与狄青和包拯站在一起,共同指责丁谓图谋不轨。

    紫宸殿内一片哄乱。

    最后狄青突然抽出腰间宝剑,一声惊天龙吟随着剑啸声呼啸而起!

    这位平西王竟然也是入神境的大高手!

    闻听此声剑啸,所有人都停下了争端,尤其是丁谓一方的人,大部分都面露惊骇的看向狄青,以为他要在此大开杀戒,这并非没有先例。

    当年狄青帅军西征,回朝之后被小人陷害通敌叛国。

    好在仁宗明察秋毫,很快就查明了事情的原委,结果就当着朝堂众臣的面,狄青就将陷害他的人给宰了,可事后仁宗只是罚了他半年俸禄,与敕封他的平西王爵位和枢密使官职,还有赏赐的金银珠宝,玉石珊瑚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丁谓脸色也是微沉,看着狄青道:“狄王爷,你想做什么?”

    “朝堂之上喧闹争吵,尔等成何体统!”

    狄青手中长剑一挥,冷声斥道:“如果再有人争吵不停,那么就别怪本王剑下无情!”

    “那王爷有何意见?”丁谓问道。

    “这话该我问丁相吧。”狄青双目灼灼的道:“你有什么意见,不妨就当着百官的面提出来。”

    “好!”

    丁谓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要的就是如此。

    “既然太子现在身染恶疾,无力监管朝政,那么本相提议重新选举一位皇族,替代太子行监国之事。”丁谓大声说道。

    “哦?”包拯看着他道:“不知丁相要推举哪位?”

    “当今圣上第四子,大宋的四王爷,雍王赵昕殿下!”

    丁谓道:“雍王殿下德高望重,文成武德兼备,更有着济世救民之心,如果换成他替太子监国,那么定然可以稳定朝局!”

    “不妥!”

    包拯道:“雍王殿下平日里甚少接触朝政,对于处理政事更是没有经验,在这种关头换雍王殿下监国,恐怕反而会引起灾祸。”

    “现在圣上闭关,太子染病,于情于理确该请一位王爷行监国之事,可是却不应该请雍王殿下,雍王殿下身为太子殿下的亲弟弟,当今圣上的亲子,就算为了避嫌也不应该参与此事,难道你想让雍王殿下背上觊觎皇位,不忠不孝的名声吗?到时民间百姓又不知道会怎么议论雍王殿下。”

    包拯身为朝廷重臣,怎么会不知道丁谓心中所想之事,所以当即就开口否决了他的想法。

    “既然要请王爷监国,那么此人必须德高望重,能领朝堂内外,乃至于诸宗室心服口服之人。”

    狄青接口道:“本王愿推举一人。”

    “何人?”

    丁谓脸色阴沉的道。

    “圣上亲弟,信王赵智!”

    狄青口中说出一个名字。

    信王赵智。

    真宗皇帝第八子。

    也是当今天子赵祯的亲弟弟。

    为人心性敦厚,还有着大将之风,曾经也屡立战功。

    当年契丹攻打大宋,恰逢真宗皇帝驾崩,仁宗皇帝初登基,朝堂不稳,赵智替兄亲自带兵出征,大败契丹主力,从而稳定了朝堂。

    赵祯对自己这个弟弟也非常相信,不但赋予其重任,而且还特许其掌握重兵,直到后来体内旧伤复发,这才退养回王府休息。

    “不可!”

    丁谓听到狄青所推举的人之后,也立刻出言否决,给出的理由与包拯也差不多。

    “既然信王殿下和雍王都不行,那本官再推举一人!”

    包拯道:“本官推举八王爷!”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寂静。

    八王爷。

    太祖皇帝亲子。

    太宗皇帝的侄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