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二名-《嗣子荣华路》
第(2/3)页
而书院的规矩,向来是谁的上上最多,便是头名。也就是说十个人中,有两个给了上中,还有一个竟然给了中。
若说这上中影响不是太大,但一个中的影响却很大了。
杜尘澜没有急着问温昌盛这其中的细节,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批注上。给了中一般是要给理由的,不可能随意打分。
批注在策问题上,而这道题出得中规中矩。杜尘澜为了答出彩,还很是费了一番心力。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句是出自《大学》,杜尘澜承接了上文。前头是阐述其意,侧重点在于劝导君王的立意上。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若是君王散财于民,民心才会聚在一起。
杜尘澜还引用了前朝一个典例,前朝中叶有一任帝王为了存私库,便开始大量卖官,收敛钱财为自己所用。
买官的危害还有谁能不知?吸取前朝的教训,本朝是明令禁止买官的,即便是捐监名额,那也得参加了乡试才能做官。
用这做为范例,立意明显,指出了危害,顺便将当今皇上和先帝都夸奖了一通。
批注是什么?太过谄媚,毫无实处。这八字批语,换了个中。
杜尘澜觉得好笑,他虽对君王歌功颂德了,但也绝不是谄媚吧?后头的谏言是当没看见?
默默地放下手中的卷子,杜尘澜又拿起了另一张。
嗯?这竟然是书院前十名的评断。杜尘澜在第二名处找到了自己,而第一名并不意外,是余泗霖。
而后,附着的便是余泗霖的考卷。
杜尘澜得的上上还比余泗霖多两个,但一个中就拉开了差距。批注是没有的,毕竟人家也没得中。
没细看余泗霖的考卷内容,毕竟同窗了两年多,杜尘澜对对方的学识和文风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继续看下去,杜尘澜竟然在第九名的位置,看到了杜海州。他有些惊讶了,月考也就算了,没想到岁考也能有本事进前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