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资本主义萌芽-《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郑仁,就是中产阶层的一员,一个织造作坊的小老板。

    从家庭到小手工作坊,再到大工厂,皇帝已经为大明的纺织业选好了道路,不断创造着有利的条件。

    十六锭的纺纱机,效率提高十几倍的织布机,正在打破传统的家庭织造模式。

    “不错,不错。”郑仁看着工人操纵纺纱机和织布机,不断点头称好,笑得合不拢嘴。

    单锭纺纱原来需要十六个人,现在一个人就行;织布机也是一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产量却有很大的提高。

    原来还抱怀疑态度的作坊老板,见识过新式机械的效率后,都为之心动,慷慨掏钱购买。

    这也是竞争,别人有你没有,不仅产量不如人家,成本也高很多,在销售上就处于下风,能支撑多长时间?

    郑仁能够发家,走的也是当时织户传统的路子。先是一机,再是多机,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和积累,先变成小作坊,最后是大作坊。

    但近几年来,传统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起来的速度也更加缓慢。

    原因也很简单,在效率、成本、销量上无法与大小作坊竞争,家庭生产的积累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添置织机纺机。

    于是,有胆大精明的人经过计算,向银行贷款扩大生产。银行贷款的利息不高,比钱庄的高利贷低多了,正常生产销售的话,一年就能还清本利。

    郑仁算不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一个谨小慎微的小作坊主,如果不是面临同行的压力,他才不舍得用房子作抵押呢!

    但亲眼看到新式织机纺机的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郑仁的心放下了大半。还贷有望,房子基本是保住了。

    在作坊内走了一圈,郑仁的脸色也好了,精神头儿也足了。为了贷款,和家里人闹了别扭,现在嘛,让他们看看,人没胆还能富?

    “老板,来了客商,您去接待一下。”伙计小跑着过来,招呼郑仁。

    “这就去,这就去。”郑仁摆了摆手,跟着伙计来到了店铺。

    一位客商正坐在那里喝茶,看穿着打扮,倒是平常。可郑仁不敢怠慢,满脸笑容地上前拱手施礼。

    “郑老板这买卖——”客商四下打量了有些狭窄的店铺,笑了笑,说道:“样品我看过了,还是挺好的。就是这数量,不知能否按时交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