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盐商垄断的终结-《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已是盐务总监的夏中时,此时正坐在两淮盐政的会议厅内,冷眼观察着下面表情不一的众多盐商。
在北方的盐政改革见到了成效,稳固了改革成果,完善了规则流程。现在,终于轮到两淮盐政了。
本来,太祖时推出的“开中法”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北方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尤为有效。
要知道,商人不光是运粮换盐,还为获取更高的盐引利润,主动招募劳力前往边镇拓边垦殖建筑商屯。
但太祖之后,开中法成为明朝权贵及各方利益集团权力寻租的目标。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良好运行。
为了保证盐业的收入,明朝并未从根源上解决开中法出现的问题,反而选择了本末倒置的折色法。
这种短视的做法只看到了眼前的财政利益,却没有看到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影响。
原先得益于开中法的边商,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直接建设边镇商屯,促进了边区军需供应充足。
但折色法的出台,直接将边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抽离,边商逐步撤出,商屯荒废。
于是,边镇军需再度紧张,军费支出大幅提升,明朝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危机。
所以,当初皇帝是可以选择再行“开中法”,用严刑竣法来保证这项良法的施行。
但皇帝思虑再三,与臣子反复商议,最终还是采取了更接近后世的盐政,简化了食盐流通的环节。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间环节越多,就越容易出现纰漏。就象机器,零件越多,越容易出故障。
象开中法,要经过报中——守支——市易,才算完成了全过程。在这三个环节中,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事情。
要杜绝是不可能的,钱财动人心哪!要加强监督管理,在行政上的投入,就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所以,莫不如就掐住盐厂这一道关。把盐税加在盐价里,规定最低购货数额,谁来贩卖都可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