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己若是好好的活在永乐朝,那就说明太祖选的接班人没错。 太祖选了朱标,然后又选了朱允炆。 没选朱棣。 这岂非从侧面说明,他朱棣根本就不配当大明天子,他的靖难,就是一场谋逆——所以从靖难开始,从那一封劝降写书开始,梅殷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下场。 他之后做的一切,都只是博一线生机,赌一个万一而已。 可惜。 赌输了。 不是输给了朱高煦,也不是输给了朱棣,而是输给了朱高炽——梅殷真没想到,如此好的机会,朱高炽竟然没有趁机弄倒朱高煦。 只能说,朱高炽的眼光实在看得太远。 臃肿的身材之下,有一颗宽广的心怀。 大才! 想到这,梅殷微微一笑,对朱高煦说道:“如果可以,别和朱高炽争了,他更值得那个储君的位置,大明交给他,才是最好的结局。” 朱高煦愣了下,旋即恼羞成怒,阴沉着脸道:“姑爷,你让侄儿很为难啊。” 握剑的手紧了起来。 梅殷毫不在意。 将死之人,何所惧哉。 抬剑一抹。 鲜血随之迸射。 咽喉被割断的梅殷脸上平静,他感觉不到身体的痛楚,缓缓的用长剑撑着身体,望了一眼洛阳江水滚滚滚而去。 浪花淘尽英雄。 望了一眼远处的青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料我应如是。 看了一眼林立的大明儿郎。 盛世有烽烟。 最后,他抬头看了看天穹的艳阳,轻声呢喃着,很想说一句,阳光真好啊,真想就这么晒着太阳,和妻儿一起喝酒赏花,看这大明风华…… 可惜,咽喉被割断,他说不出。 梅殷缓缓闭眼。 然而身躯不倒。 就像一个英雄。 江水滚滚而去,似在呜咽,似在哀嚎。 远处,三三两两的溃兵,缓缓跪下。 梅殷死了。 朱高煦看着梅殷倔强不倒的身躯,眼神很是复杂,按照惯例,他此刻应该让人上前,去割下梅殷、梅景福和方玉山的头颅——这将成为他履历上的功劳。 然而朱高煦没有。 沉默许久,端起梅殷给他倒的那杯酒,那杯他犹豫了很久还没喝的酒,双手平端,撒在方玉山身前:“壮士,走好。” 又倒了一杯,撒在梅景福身边,“兄弟,不用再害怕了。” 最后倒了一杯。 这一次没撒,而是一饮而尽,“姑父,这一杯我喝了!” 仰头,一饮而尽。 转身,对心腹道:“着人收拾,不用割头颅,收拾体面些,将之送回应天。” 风萧萧兮。 但朱高煦却一点也洒脱不起来,梅殷的话像针一样刺在他心里:老大那个废物在梅殷眼中更值得储君之位?大明交给老大,才是最好的结局? 我不服! 回应天。 趁着父皇还在榆木川那边,老子弄死老大! 这天下…… 只能是我朱高煦的! 然而福建这边事情还没完,朱高煦收拾了梅殷三人的尸首后,带领着兵马直奔泉州,一路上无所阻挡,所有溃兵都直接投降。 然而朱高煦进入泉州府,没发现朱文圭。 找人一查,得知枫亭之战后,梅顺昌就带着宁国公主和朱文圭出海了——听到消息的朱高煦心中凉了一大截。 要出大事! 自己的偌大军功,将因为朱文圭的出海而折损大半。 朱高煦哪里甘心。 立即整顿兵马,征用大船出海追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