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云雾仙茶诞生记-《医武天道》


    第(2/3)页

    午后,杨吉斌告别师父向家里走去,在到家之前将装着空间茶叶的陶瓷罐子,从空间里拿了出来。走进院子时,杨义仁正在院子里的一张凉躺椅上纳凉、品茶。

    杨吉斌走上前去,将陶瓷罐递到杨义仁跟前,神秘兮兮的说道:“爷爷,您猜猜今天我给你带什么宝贝回来了?”

    看着杨吉斌神秘兮兮的,杨义仁没有玩捉迷藏的习惯,当即一伸手就将罐子抱了过来,立即揭开了陶罐盖子。杨义仁只觉一股浓烈的幽香扑鼻而来,空谷而灵动,沁人心脾,心神俱醉。

    有着几十年品茶经验、阅茶无数的杨义仁,也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香味、这感觉,这……这茶叶实在是神了,还算是人间的茶叶吗?

    杨义仁激动不已的说道:“斌斌啊,这是哪采的,简直就是天上之物啊?这人间哪能寻得到啊?”

    “爷爷您真厉害,光闻闻就知道是茶不是凡品,这是从云痕峰一处密地寻到的仙茶。爷爷您不是说今天要教我炒茶吗?”杨吉斌看着爷爷如此激动和看重这茶叶,心里十分的高兴和欣慰。

    “好啊,此茶刚摘下来,鲜嫩无比,此时不炒何时炒啊,跟爷爷走!”杨义仁紧紧的抱起陶瓷罐,如一阵风的向屋里走去,来到靠近厨房的一处专门炒茶的小房间里。

    在这间小屋靠墙的一边是一个火砖砌成的长灶台,灶台上有三口灶洞分别放着三口铁锅,分别是生锅、二青锅、熟锅。

    杨义仁一进屋就对杨吉斌说道:“你快去柴房抱些大柴过来,先把生锅烧旺起来,然后依次将后面两锅也烧起来,第一口锅火力要大要猛,后面两口锅火力依次减弱。”杨吉斌麻利的到柴房挑选了些上好的干树枝,然后引燃烧了起来。

    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公分。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对炒茶而言,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c,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

    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

    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c。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

    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