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渐入正轨-《重生之俗人崛起》


    第(2/3)页

    晃了晃头他让头脑清醒了一些,笑着看着坐在对面的孩子,最终还是将原因归结到了虎父无犬子身上,赞叹着柳如山的教子有方。

    “曹叔叔,听说您在隆兴不仅仅经营细粮,而且也在收购着玉米?”

    柳相对随意的问着,他在这方面是早有计较。

    “哦,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曹亚东哈哈一笑。

    他确实在搞着玉米的收购,不过时间还不长,因为有几个朋友搞养殖场和酒厂,他也就是帮忙收一些原料,还没彻底趟开门路,另外,他虽然有心想在这条路上深入走下去,但具体的思路还没有考虑好。

    “呵呵,曹叔叔有眼光,恰巧前段时间我爸说他也在这方面有想法,改天还想跟您取取经呢。”柳相对暗自捧着曹亚东。

    华遵与隆兴无论从收购还是销售玉米上没有什么冲突,涉及不到互相抢客户,因此柳相对这样说来不会引起曹亚东的反感。

    “好啊,等你爸出门回来了我们哥俩好好坐坐,互相学习。”

    曹亚东的性格也很爽朗,他愿意与柳如山这样的粮食经营前辈多沟通,互通有无。

    点到即止,柳相对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但是他知道将来的曹亚东绝对是玉米购销的领头羊,这时候搭上这条线,会为自己家的生意纵向拓展打开局面,而曹亚东也会加快在玉米这个点上的蓄力发力,最终共赢。

    ......

    时间就像水,不经意间就会悄悄的溜走,眨眼间柳如山去南方已经三个多星期,随着华遵市场南方稻谷的逐渐饱和和对于家人的惦记,柳如山坐上了返程的列车。

    可以说着二十几天的行程让他获益匪浅,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还有眼光,视野,包括经营理念上的。

    三周的时间,他跑遍了淮北,苏江,惠安等一些城市,向华遵发出了5个车皮,4个半挂的稻米,建立了两个长期的优质供货商,收集到大大小小四十几家加工厂的详细信息,同时制作了第一批彩印稻米包装,试水了两千袋彩色小包装,反映良好。

    这次他回来又拿到了制好的另外几种不同数量的包装版本,希望与几位朋友交流探讨一下。

    南方的市场很巨大,潜力无限,很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也刺激到了柳如山,特别是靠近明珠市的苏江,他们的那种现代化快节奏的流水线加工方式,更是让他眼前一亮。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玉米,通过柳相对的建议,他也着重考察了这一个市场。

    南方平原居多,而玉米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种植量不是很大,但是饲料厂和酒厂遍布,因此对于玉米的收购量非常巨大。

    而北东地区的春播玉米的数量是巨大的,以前自己去北东的时候,很多供货商都曾经问过他是否有玉米的销路,但那时候的自己无意经营这一领域,所以没有松口,这次的南方之行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市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