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下之荆州(下)-《光熹帝国》


    第(2/3)页

    崔钧答:“荆州无错,将军擅兴刀兵而伐之,无错乎?”

    “兵马久战,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将军之根基摇摇欲坠,可却仍行战事而不停,此乃无智之举,公无错乎?”

    “刘荆州仁厚,体恤双方百姓困苦,遣使而来,愿罢双方刀兵。然将军盛气凌人,侮辱来使,毫无和谈诚意,执意陷百姓于水火,无错乎?”

    连珠炮似的质问,说得袁术哑口无言。半响,袁术才张口回道:“我也愿两方和睦,百姓安居。刘荆州若有和谈诚意,可遣子为质。”

    崔钧知道也要对袁术做些让步,不能太过。荆州的东面还有益州赵韪虎视眈眈,刘表比袁术更迫切的希望和谈成功。

    崔钧说道:“待我禀报刘荆州后再答复将军。”

    袁术同意,崔均便写了一封信给刘表,很快在几天后便收到了刘表的答复――愿意遣子为质,归顺袁术。

    崔钧将此事通知袁术,袁术得知后大喜。下令设酒宴款待一下刘表的使者崔均。

    袁术见崔钧与自己对答如流,深知他必然出身不凡,席间问起崔均的身世,这才知道崔均竟然是前太尉崔烈的儿子。

    一向只看重出身的袁术立刻对崔钧肃然起敬起来。起身施礼道:“原来是崔太尉的公子,袁某失敬。”

    崔钧也客套的说了一下:“家父在洛阳也常赞袁将军的大名。”

    崔钧是当世名士,袁术一听他也称赞过自己,立刻兴高采烈起来,对崔均也不由得亲近了许多。

    袁术接着又问道:“崔公子不在洛阳,为何南下在刘表属下做事?”

    崔钧一滞。其实他离开京城南下荆州实在有难言之隐,他是被逼的。

    自己的父亲崔烈乃海内名士,可在灵帝的时候却花钱买官才攀上三公之位。因此崔烈的名声受损,对此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便叫来儿子崔钧询问:“我现在登上三公之位,外面对此有什么议论吗?”

    崔钧在心里也很反感父亲的买官行为,冷冷的回应道:“父亲年少成名,历任朝廷高位,有很多人都认为您有资格居于三公之位。而如今您真的位列三公,却令天下人非常失望。”

    崔烈不解,问道:“为什么?”

    崔钧答道:“大家都嫌您的三公之位充满了铜臭!”

    崔钧的话让父亲崔烈勃然大怒,抄起一根木棍就要对他实施一下家庭暴力。

    崔钧当时也已经在朝廷任职,时任虎贲中郎将。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父亲也是光棍不吃眼前亏,立刻脚底抹油跑了。

    崔烈在后面追骂道:“死孩子,父亲责罚你竟然躲开,这是孝道的表现吗?”

    崔钧一边跑一边回头答道:“舜帝孝顺父亲,小棍子打他便承受,大棍子打他时便逃走,以免让父亲背上不慈的罪名,这并非不孝顺。”

    崔烈听后茫然若失,心中惭愧,叹了一口气将木棍扔在地上。

    惹恼了父亲,崔钧自知也无法在留在洛阳,便辞去官职,以游学的名义游历四方。南下荆州时正碰到刘表招使者出使袁术化解兵戈。崔均便毛遂自荐得到刘表同意,派来汝南与袁术谈判。

    崔钧自然不好把他离开洛阳的真相说出来,便含糊其辞的说自己是为了开阔见识,游学至此,受刘表所托前来和谈。

    袁术对他的话也不怀疑,与崔钧继续把酒言欢,宾主尽兴后又送他离开。其后,刘表送长子刘琦来袁术处为质,荆州算是名义上归附了袁术。

    崔钧离开袁术动身返回荆州,坐在马车正行于路上之时,忽听侍从说车窗外有人求见,便停下马车问是谁。

    侍从回答是一个姓徐和一个姓石的文士求见。崔钧心中一动,想起了自己游学颍川时遇到的两位好友徐庶和石韬。

    崔钧走出马车,目光霎时一亮,笑道:“果然是你们!”

    徐庶哈哈大笑,道:“州平兄一向可好?听闻你出使袁术化解荆州兵危,如今归来可是志得意满?”

    崔钧摆手道:“钧只是为解百姓困苦略尽绵力而已。元直取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