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老铁和淀山湖-《小阁老》


    第(1/3)页

    半空楼阁淀山寺,三面篷樯湖口船。

    芦叶响时风似雨,浪花平处水如天。

    沽来村酒浑无味,买得鲈鱼不论钱。

    明日垂虹桥下过,与君停棹吊三贤。

    这首诗由晚年自号‘老铁’的元末大诗人六六六……哦不,杨维桢所作七言律诗,赞的是昆山淀山湖的美景。

    但到了本朝嘉靖年间,曾经要一天路程方能横渡的宏阔大湖,被豪势之家大量占垦为田。加之上游吴江县建造了大量的溇港圩田,致使水流不畅,湖沙壅积数十里。

    从而使淀山湖面积大为减缩,严重减弱了淀山湖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渍涝灾害频繁。

    不远处的澄湖,也是一样的问题。

    每年汛期,两湖之水必定漫过湖岸,让昆南变成黄泥塘。

    频繁的洪水还冲走了土地表层的肥沃土壤,使昆南的土地变得十分贫瘠。鱼米之乡之名,都成了辛辣的讽刺。

    但昆南年年水淹的历史,将在今年,在昆山百姓手中上个句号。

    因为昆山县如火如荼的三期水利工程,除了要修建吴淞江南岸江堤外,还会给淀山湖和澄湖修上坚固的湖堤,保护昆南再不受洪水侵袭。

    此时淀山湖畔的工地上,到处彩旗飘飘、人声鼎沸。

    赵二爷背着手,在顾大栋、白守礼等人陪同下,走在新修好的一段湖堤上。只见一船船水泥、石料从吴淞江入南界浦河,直接就可以送到淀山湖中。

    昆开司在湖上修起了数道长长的栈桥,桥上起吊装置也终于换成了,张鉴发明的那种可转头的吊机。

    这样能减去一半起吊装置,而且操作上也省力一些……不过说实话,效果也不算太明显,不值得再给他发奖金。

    石料和水泥吊运上来后,民夫用独轮车推到工地上,便熟练的拌料加工,然后版筑成型。

    经过半年的施工,在昆开司的指挥下,各环节配合的都越来越熟练。就像在合奏乐章一般,是那样的流畅,那样的让人愉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