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国内呢? 伊尔—76和运—18nb加在一起还不到80架,且每架飞机至多只能装载一辆96式主战坦克。 若是换了火炮,伊尔—76因为机舱宽度和高度问题,还无法搭载,只能用运—18nb运输。 想要快速运送与俄国同样数量的增援部队,至少要调用24架运—18nb运输机。 然后问题就来了,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以往就没做过这么大规模的成建制装备的远程运输任务。 如何集结部队,怎样快速装载,配套的补给和维护设备如何处理,相关的人员怎样安排,后勤的组织怎么落实…… 至于飞机往返航线的设置,相关机场的接应,机务保障条件能否保证等等实质性的内容还未考虑,就已经让联合作战司令部一个头两个大了。 没办法,相较于俄国那种从苏联时代就已经具备的大规模快速航空投送兵力兵器的实战能力,国内这方面短板不是一般的大。 特别是在紧急时刻,无地面引导,无管制导航,无气象条件信息的复杂环境下快速兵力投送任务,国内简直就是一张白纸。 而这也令国内部队被好好的上了一课,那就是光有装备不行,还得有相应的训练;光运输机部队训练也不行,还得与其他军兵种联合起来,做到随时随地一声令下,运输机队便可完成高强度兵力、兵器的快速投送任务。 不过课是上了,演习该打还得打,总不能让老毛子占了便宜,哪怕打不赢也得让对方崩掉几个呀,不然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面子往哪儿搁。 不然他们找庄建业过来干嘛,就是为了心中有数,看看小满的高技术战法能不能给老毛子反过来也上一课。 你们临战增兵,美其名曰检验快速兵力投送;那我们就发挥技术优势,让你们瞧瞧什么叫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