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诸如吴楚七国的叛乱,不过是“瓦解”之势,看似声势浩大,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然而却不足为患,因为诸侯们无法鼓动文景时安土乐俗之民众,没有他们响应,野心家是成不了事的。 而孝武晚年,和秦末很像,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而加上永不停息的战争,天下几有板荡之势。关东流民二百万,地方上举旗造反者不计其数,甚至有县吏谋反,之所以有亡秦之患而无亡秦之祸,全靠了孝武晚年的轮台诏的急刹车,和霍光之后的执政。 “大将军还记得,下吏与田子宾,赵翁孙等追随于大将军幕府为吏的时候么?” 杜延年是杜家少子,没有太好的出路,是大将军看中了他,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吾等这些幕府寮吏愿追随大将军,而非上官桀、桑弘羊等,是因为认定,大将军能让天下复安。而后,大将军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摧燕王、诛上官,匡国家,安社稷,又遭大难,拥立新君,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大汉从土崩边缘,被拉至中兴之势,霍光稳固的执政功和知分寸的进取不可没。 “可如今,大将军是欲重蹈孝武晚年覆辙,欲因怒兴师,愠而致战么?” 杜延年苦口婆心:“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大汉越来越强盛,匈奴越来越衰败,越是往后,胜面越大,何必急于年内必灭匈奴呢?“ “别人不知,你还不知?” 霍光也忽然恼怒了,靠近杜延年,压低声音道:“大汉等得起,汝等也等得起,但老夫等得了么?” “幼公啊幼公,你可知我还能活多久?” “一年,半年?数月?连医者都说不清楚,或许明天便长眠不起了!” “你是欲让我恨恨而终么?” 杜延年也不管地上污秽,下拜道:“下吏宁可让大将军遗憾。“ “也不愿让大将军像孝武皇帝一样,后悔!” “世上有守成之主,有中兴之主,亦有开拓之主,大将军已使大汉守成、中兴在望,为何非就要急着将开拓也一并做完了呢?” “你错了,孝武皇帝的悔,那是给外人看的。” 受其临终托孤的霍光最清楚不过,他仰天而叹息道: “孝武这一生,哪怕做错了事,但却从未后悔!尤其是在击匈奴一事上!我也一样,岂能再功亏一篑,而遗患于后世子孙……“ “但君并非孝武。” 杜延年抬起头,哽咽不已,几欲涕泪而下,也说出了他心中一直留着的话。 “亦非霍骠骑。” “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啊。” …… PS:0点到了,有点短但是写不动了emm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