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六合县-《隋末大业》


    第(2/3)页

    “都别吵,过来脱粒,打完稻谷去县里。”陈父冲着兄弟俩道。

    稻禾虽是挑了回来,可放在这院子也不是个事,得将稻谷脱粒,一年的收获才算是圆满。

    “阿爷,地里的稻茬不用翻犁吗?”十多亩的地,陈平没见父亲有翻地的举动。

    这时候稻谷是有一年两熟的,但似乎也是在岭南一带,长江与淮河之间一年一熟的多。在稻谷品种一定的情况下,想要提高收获量,只能是充分将土地利用起来。

    一年一熟显然是不划算的。

    一家四口,一人占着一面桌沿,稻禾摔打的声响很是有韵律,稻谷纷飞,这个家迟早是要交给陈平兄弟俩,难得陈平这么关心农事,陈父道:“暂时还不用翻地,留下的稻茬过两个月会长出新的稻禾,又能收获一次。”

    稻茬再生,陈平也见过,可那也是收割了稻子后主人家一时没来得及翻地才长了出来,并不是特意留的,到最后还是会连带着犁掉,或者是直接种上小麦。

    “这个叫做二穗稻,一亩还能收上半石的稻子。”陈父道,“如果肥料充足,收上一石也是可以的。”

    此时的肥料都是绿色肥料,要么是牲畜粪便,要么是人的排泄物,再有就是杂草稻杆直接放进田间作肥。

    陈平家中就只有一公一亩两只鸡,当然,现在多了一对野鸭。可这用来做肥料自是不行的,是故田间的肥料多是稻杆和人肥。

    “为什么不种上小麦呢?”陈平知道,衣冠南渡后,南方是有小麦种植的,如果是按照长江一线来划分南北,白土村算不上南方,这里应该是有小麦的才对,可是为什么没见村中人种植?

    按照白土村的稻谷收获期来推算,这应该算是晚稻,晚稻的育种期是在六七月份,收获期是在十月份,而小麦在冬季也是能播种的。

    两相交叉,正好是弥补了一年土地的收获空白,种上小麦,收获的量比那二穗稻可要强上太多。

    “你才多大?你知道如何种植小麦?”小麦陈父听说过,在县里的米店也见过,可自陈父摸农具以来,就没播过麦种。

    对于陌生的事,特别是牵扯到粮食上来,陈父是很谨慎的。农事不是简单的说上几句就能成事,这里面要牵扯到播种,肥料,除草,时节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与陈父不同,陈平的灵魂来至一千余年后,对小麦的种植信心很大。种植小麦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小麦能够磨成面粉,面粉能制作面食,面食是可以不需要配菜的,加点调料,哪怕是放些豆酱都成。

    “小麦喜阳,不像稻禾那般需要过多的水,村北的那数亩地正好用来种植小麦正好。而且小麦能制作麦粉,用来做面食,比稻谷还柔软益于消化。”陈平说完,又加了一句,“这些都是胡医师告诉我的。”

    “胡医师会农事?”陈父拆穿了陈平的谎言,“也不知你从哪里听来的。”

    陈父明显是不相信陈平说的话,陈平无奈,在农事方面的坚持,陈父近乎固执。想要说服陈父,得从其他方面来想办法,至少要是一个能让陈父听得进去的人才行。

    冬季,十月,己卯日,陈平父子三人穿戴整齐,在刘氏的目送下,出了村子,向着县城而去。

    **县县城在村子的东面,离白土村有十多里的路,这时候虽说也有牛车拉客,但从白土村到**县这一趟路显然是少有拉车人的,就连通往县城而去的人也不多。

    如若不是农闲刚过,且要去还了陈平大伯的人情,陈父肯定是不会去县城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