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这是秘密-《秦时农家女》


    第(2/3)页

    赵高“啪”地一下,把木片拍在案子上,不容置疑地说:“原样,两套,没商量,十天后送到我府上。”

    小寒让这“啪”的一声弄得一哆嗦,心里说,这是要故意吓人吗?她连忙说:“我的我来取,别送了。”

    那个当师兄的没吭气,看来,这是默认了。

    “我要的刀呢?”赵高又问。

    吓傻了的小徒弟赶紧到里边去,片刻之后颠颠地跑过来,双手呈上一把刀。

    小寒瞟了一眼,铜柄铁身,上边刻了些云纹,是一把比较厚实的短刀,刀刃处寒光一闪,让小寒禁不住一缩脖儿,她没来由得觉得皮疼。

    赵高把她的反应收在眼里,不由得嘴角一抽,心里冷哼一句:“女人!”

    小寒赶忙问订金多少,她实在不想跟这阴森森的人在一起了,她要找阳光般温暖的大公子去。

    徒弟收了钱,小寒对着赵高弯了下腰,就准备转身回家。没想到,赵高却说了声:“姑娘稍等。”

    小寒只好收住步子,疑惑地望着赵高。

    赵高还是那样嘴角一抽,没说什么。小寒心想,整天一抽一抽的,这是脑血栓症状吧?

    赵高对那小徒弟说:“刀子的钱和火锅的钱一并给,十天后到府上拿。”

    小徒弟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而那当师兄的始终不说话,也没移动半步。

    小寒看了眼赵高,不知这人在匠人面前耍完威风还要干什么。

    赵高却又是一抽,伸手作了个请的动作。小寒只好朝外面走去。

    走了大约有十来步,赵高自言自语似地说:“有的人就不能给他好脸。越给好脸他越不把你当回事。”

    小寒不吱声,心里寻思,你说吧,你随便说吧,你想指桑骂槐我也接着了。

    赵高又说:“人就得逼一逼,不逼就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少事情。”

    小寒还是低着头,牵着马,一言不发。

    “姑娘,小公子去找过你一回。”

    “嗯?”小寒抬起头来,扭头问:“他不是受伤了吗?”

    “受伤了也要去找你,大概是呆得太闷了。”

    小寒顿时缩了缩肩,心里骂:奶奶的,把我当什么人了,果然是不能招惹的东西!

    赵高看着她的反应嘿嘿一笑,说:“小公子真是需要个人调教啊,我怎么说他都不听,看来……”

    小寒也顾不上礼貌了,连忙打住他的话:“看来,人就得逼一逼啊,不逼他,他就不知能够做多少事情!”

    赵高让堵了一下,阴阴一乐,说:“姑娘知道我的意思。”

    小寒摇摇头说:“不知道,小女子怎么能知道大人的意思。小女子流落咸阳,多亏李相和大公子的庇护,才活到今天,对于大人物只有感恩和服从,不敢揣测。”

    赵高摇摇头,说:“不用这么小心吧?姑娘和小公子怎么都算是一家人,笼统一点,你也算是他的嫂子,嫂子帮帮小叔子也不是什么逾矩的事。”

    小寒也摇头,坚决地说:“大人想得太天真了,我和他怎么是一家人?我一个侍妾,说不好听的,就是让干啥干啥,哪里有一丝地位?小公子那样的血统,谁敢高攀和他是一家人?您问问他自己,这咸阳城里一个支系下来的那么多人,他把几个人当成是他的自家人?小寒又算什么?”

    说到这儿,她看了赵高一眼,说:“您和他的关系倒是近,他把您当自家人吗?”

    “何况,嫂子、小叔子这种事,什么时候都是好说不好听,您何必要强人所难,又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红黑不清。”

    赵高讪讪地笑了一下,他是见到小寒才临时起意,原先即便是对胡亥没有办法也真没想过让小寒帮他。

    想了一下,赵高问:“那依姑娘之见,小公子如何才能回归正途呢?赵某真的有些发愁。”

    小寒心说,他要回归正途我还发愁呢,就这样不着调的其实挺好。

    她故意歪头想了一会儿,问:“大人有过叛逆期吗?”

    “叛逆期?”

    “嗯,这是小寒自己的认识。可能大人您是从小就有鸿鹄之志的,对师长的教导能深刻领会,认真执行。而大多数的男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对师长的话开始置疑,性格急躁的会有挑战师长权威的举动,甚至动手、离家出走。而当他长大了,成了家,开始承担生活的重任,他就会想起以前师长说过的话,他就开始检讨自己的言行。小寒想,小公子可能是处于叛逆期吧!”

    “那要怎样做呢?”赵高问。

    小寒坚决地说:“不管他,给他成长的时间。关注多于管教。”

    赵高整个脸都抽了。胡亥都这样了,还给他成长的时间?

    “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小寒说:“也有,但不是什么办法,而是许多人的经验教训。”

    “姑娘请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