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王立松挂帅-《投行之路》


    第(2/3)页

    柴胡和王暮雪听后都在电脑中劈里啪啦地打字做笔记,王立松也特意留时间给他们记完,而后继续说道:“我们投行给企业出主意,尽量不要伤害企业的业务,也不要去改变别人原来固有的模式。你们看天英展十年了,能做这么大,说明人家固有模式没多大问题,非正式员工或许就是这么多,才能让企业灵活运转,我们别动不动就让人家降比例,扩大正式员工规模,这么搞是合规是合规了,但很可能伤害企业业务。”

    王暮雪和柴胡点头如捣蒜,按照王立松这套处理方式,确实没踩监管红线,而且毫无疑问会让天英控股那个难搞的人力资源总监比较满意。

    其实,我们可以将一家生产企业的工人分为“存量用工”和“增量用工”。

    一家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重要生产环节,一般由各业务线负责人、车间主管以及生产线组长等掌握,这些人大多都是公司自行培养、内部晋升上去的高级生产人员,属于典型的“存量用工”。

    而那些操作难度低、工作重复性强、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不高、人员流动性大和管理难度大的人工操作工段,就应该由劳务外包公司的人员从事,这些外包人员又被称为“增量用工”。

    一家展成熟、体制完善的生产型企业,“存量用工”和“增量用工”的比例应当控制得恰到好处,这才能使企业以最低廉的人力成本创造最高的价值。

    上述问题,属于人力资源总监陈斌的管辖范围。

    陈斌认为自己原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试的配比简直完美无缺,既满足了生产,又顺应了市场,怎么明和证券这帮毛孩子,一来就打着法规和上市的旗号,赫然要求自己打破黄金分割,这可不行。

    于是乎陈斌当然在背后跟董事长张剑枫否定了明和证券的能力,只不过张剑枫也就是听听罢了,没动作。

    一根筷子干不了事,两根筷子作用就出来了。

    陈斌之后,财务总监陈星也向张剑枫提出了换券商的要求,理由是:“明和证券显然对于我们1oo%经销的问题毫无办法,而且我查了下明和的历史成功案例,虽然他们Ipo的企业数量一直都是全国第一,但做的大多都是中小公司,像我们这么大的鱼他们没见过几条,没经验。”

    陈星说完这番话没两天,就给张剑枫推荐了与明和证券实力差不多的甲等券商,也就是此时正坐在另一间会议室的那波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