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琐碎细务-《变臣》


    第(2/3)页

    “余大人从户部抄录十年前仁州田亩数是二十六万顷,也就是说这十年间仁州的田地不增反减了近万顷。”刘玉善喝了口酒,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账面上的田亩数看不出什么问题,关键是十年期间开垦的荒地绝不止这么多,肯定有瞒报漏报的情况。”

    看到余知节鼓励的眼光,刘玉善越发兴奋,显然他下过苦功,一串串数据从他嘴中娓娓道来,田、地、山、荡、圩的数目甚至能精确到分厘毫。余知节大为赞赏,笑道:“玉善实心办事,十人之中你已占首功。安义,你是我的学生,可不能丢了为师的脸面。”

    江安义从未做过实务,听刘玉善嘴中的数据就是头大,这真不如读书来得轻松。余师发话了,自然不能示弱,佯做信心十足地答应。

    余知节敬了两人一杯,道:“清仗田亩不能光看账本上的数据,要下到实处,具体查看。以我为官多年的经验,这田亩上的弊处主要分成三类。田地分为三等,上等、中等和下等,依大郑律征收田税以上等田为基数,每亩取田税一斗二升合钱十五文,而中等田折九分,下等田折八分,这田等的测定往往是最大的弊端。有人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田地变为下等,而县里的官吏为了得利也大开方便,上下渔利。”

    “这可怎么办?仁州这么多田地,我们不可能真的每一亩田地都走到?”刘玉善皱起眉头问道。

    “只有依照往年的记录,再实地抽查一二,严惩一些不法之徒,敲山震虎,总会取到一些成效。”余知节做过县令,自然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不可能真的将弊端一扫而清,能清出六七成田地此次清仗就算圆满完成了。

    江安义插不上话,替余师和刘师长勘满酒,默默地听他们谈话,心里盘算着自己该怎么做。

    余知节的表情有点严肃,继续道:“其二就是新垦土地的和穷山恶地的免科税和推迟科税,这其中又有不少门道,等你们具体到县中清查,就会明白其中有不少的难处。”

    “第三种是最难的,也是此次清仗最大的障碍。权势之家利用国家免征田税的权利,大量吞并侵吞良家田地,有人为了贪图些蝇头小利,情愿将自己的田地挂在这些人名下。仁州虽只是中州,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安齐李氏在此经营二百余年,家族子弟、门生故吏遍及整个仁州,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毅勇伯这样封地在仁州的新贵,难啊。”

    余知节长叹了一口气,刘玉善手抚额头,跟着也叹了口气,道:“李刺史虽然不是出身安齐李氏,但与李氏也有勾连,清仗田亩一事他表面上大力支持,其实态度暧昧,坐看风向,想借助府衙的力量很难。”

    想起安阳王世子说过愿意帮忙,江安义兴奋地道:“余师,我下午到拜见安阳王世子,世子对我说清仗田亩一事他可以帮忙。”

    “喔”,余知节低落的情绪振奋起来,笑道:“我在京中也听过你在寿宴上所做的《点绛唇》,江南小词仙之名如雷贯耳啊,什么时候也替为师写一首。”

    余知节难得地调笑了江安义一句,道:“你具体说说,世子殿下是怎么说的。”

    江安义把自己将义兄方至重和弟弟江安勇托附到王府当兵的事说了一遍,刘玉善满面喜色,笑道:“没想到安义与世子殿下关系如此密切,如果世子殿下能帮忙的话那可太好了。”

    余知节沉着脸道:“安义,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事先告诉我一声,此事你过于草率了。”
    第(2/3)页